庙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49
颗粒名称: 庙坛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486-4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庙坛包括关帝庙、城隍庙、马王庙、樊将军庙、张令公庙等,还有万寿宫、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邑厉坛、里社坛和乡厉坛等。部分庙坛在民国时期先后毁废。
关键词: 永修县 文物 古迹 庙坛

内容

关帝庙 在艾城东门外、水门内、县署旁各一座。四乡如白槎、醴泉、冈上、城丰等地亦有规模较小的关帝庙。神像为三国时蜀将关羽,亦称武庙。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艾城关帝庙被洪水冲毁。四乡关帝庙,清末时废。
  城隍庙 在艾城北门内。建予洪武三年(1370年),清咸丰年间毁予兵燹。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有正殿、左右廊房各三间,中亭、雨亭各一座。大革命时期辟为国民党县党部,抗日战争时毁。
  马王庙 在艾城城内。民国初废。
  樊将军庙 明永乐年重建。现存遗址在军山将军山山顶。传说汉将樊哙死于此;亦说爨哙追英布在此比箭。九合有樊屯,亦云为樊哙屯兵之地。
  张令公庙 在吴城望湖亭西南。建于南唐,奉祀唐将张巡(亦称张睢阳)。传说明朱元璋和陈友谅会战鄱阳湖之前一日,朱同刘伯温至庙,朱口占睢阳诗一首:“神威赫赫震千峰,我亦英雄未建功。愿借阴兵三千万,来朝助我一番风。”次日,果有风助战,大败陈友凉。朱敕封为“忠烈灵祠”。后人称令公庙。抗战中毁。
  顺济龙王庙 在吴城望湖亭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建,内有御制“戒蛟文”刻于石。传说为许逊斩蛟之处。宋苏轼曾过此得石砮,作《顺济庙石砮记》。文天祥亦在此留有墨迹。抗战中毁于战火(参见《艺文》章)。
  此外,四乡另有东岳庙、宝树庙、五显庙、三宫庙、仙姑庙和吴城聂公庙、涂埠祖师庙[内有张爷殿(张巡)]等大小庙宇数十座,均在民国时期先后废毁。
  建昌万寿宫 在艾城城内,由原锦山庙改建。四乡察溪、迥城、湖陂、马口、城丰、虬津等地俱有大大小小的万寿宫祭祀许真君(许逊),民国时先后毁废。
  吴城万寿宫 位于吴城后河。初建于清顺治时期。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气象闳敞,杰阁巍然。正殿列许真君三神,旁列十二真人。殿后为玉皇阁,右为湛母阁,左为观音堂,后为三元佛祖堂。庙内有天花宫、龙王殿。庙西首为白马庙、五显庙。吴城万寿宫香火鼎盛时,规模之大,与玉隆、铁宫二处相埒。抗战中被毁,今存遗址。
  社稷坛 在艾城北门内。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祀土神、谷神。清末废。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艾城东门内。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祀风、云、雷、雨师及山川、天神、城隍。清末废。
  邑厉坛 在艾城北门。清明、中元、盂冬朔日祭祀无主野鬼。清末废。
  里社坛 全县六十四所,每里一所。春秋上戊日祭五谷、五土之神。清末废。
  乡厉坛 全县六十四所,每里一所。清明、中元、孟冬朔日、祭祀无主野鬼。清末废。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