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35
颗粒名称: 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22.7
页数: 3
页码: 447-448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在农业、医学、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多项科技成果,包括针对土栖白蚁的分飞防治法、褐腐木粉毒饵、碘-氧疗法、粤油55号花生品种、P.E.T电解石棉纤维树脂泵旋片等创新成果。此外还包括沼气利用、学术著作等方面的科技进展。
关键词: 永修县 科技 成果

内容

土栖白蚁分飞防治法
  1974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周竹云、梅家旺,研究林木“土栖白蚁分飞防治法”获得成功。1976年经省林业科技情报中心站鉴定,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褐腐木粉毒饵
  1980年,周竹云、梅家旺又研制“褐腐木粉毒饵”防治白蚁成功。经地科委鉴定,获全省科学大会三等奖。
  碘-氧疗法
  1973-1981年,县人民医院牙科医师周汝俊,用碘-氧疗法一次治疗感染根管获得成功。1982年经九江行署科委鉴定,获科技成果一等奖。
  双竹粘 紧粒新四粘
  1984年,县农牧局和县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站,研制优质大米“双竹粘”和“紧粒新四粘”在全县示范推广,面积3.7万亩,平均单产550至650斤。获市级技术推广一等奖。经九江市农牧局和市农作物学会理事会鉴定,认为该项示范,在全市推广最早,面积最大,是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为全市发展优质大米生产开辟了新门路。
  粤油55号
  1988年,县农牧局和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站,针对我县花生品种老、产量低的弱点,引进“粤油55号”花生品种,作示范栽培。示范面积1,200余亩,平均单产360至420斤,最高亩产540斤。获市级示范试验一等奖。经市农牧局种教科鉴定,该项品种为高产良种,可在全市推广。
  P.E.T电解石棉纤维树脂泵旋片
  1984年,县有机化工厂,研制P · E·T电解石棉纤维树脂泵旋片成功。经江西省科委、经委委托九江市科委、经委技术鉴定和来自7个省、市的工程师和科技人员一致认定,该旋片的研制成功,在聚合树脂和合成产品上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为我国机械真空泵旋片提供了新型材料,为以塑代钢制造旋片闯出一条新路。
  石膏萤石复合矿化剂
  1984年,县水泥厂李昭明,应用石膏萤石矿化剂,提高水泥热料质量,获得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学术著作
  建国以来,本县科技人员,在省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和出版社出版的自然学科论文著作共97篇(部)。
  附:沼气利用
  1974年,在白槎、虬津、江上、三角、九合等公社,进行沼气利用试验。1977年成立县、沼气办公室设4名专职人员,隶属县科委。1978年,分别在白槎柳杨大队、燕坊洲上大队、岭上小队、虬津鄱坂大队、八角蛉垦殖场沙丰分场设立试验点。全县建有沼气池I200余个。其中连续使有至1984年的21个,以沙率分场沼气利用效果较好。1978至1983年,县政府先后投资1.4万元,用于发展沼气。1984年,沼气利用工作,移交县农业局。同年12月,成立县农村能源站。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