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
分类号:
G322.7
页数:
4
页码:
447-450
摘要:
本文详细记录了永修县从1958年至1984年期间科技组织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农业、医学、水产等领域的科技活动和成果。涵盖了科技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各领域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应用,还包括科普活动、农田实践和新品种引进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关键词:
永修县
科技组织
科技活动
内容
科技组织
1958年,成立县科学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县科委会)同年秋,设科学研究所,与科学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人民公社化后,各公社成立科学研究室,生产大队成立科学研究小组。社、队科学技术工作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管。
“文化大革命”初,机构撤消,科学工作停滞。
1972年,设立县科学领导小组,隶属县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简称科技组。1978年,恢复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机械研究所。先后恢复和建立17个公社农科所。分别在柘林中学、燕山分场广播站设地震群众测报站。1981年,成立县科学普及协会(下简称县科协)下设农业、林业、水产、水电、医学、教育、机电、农机、质量管理、经营管理等10个自然科学专业学会,会员450余人。在l2个公社建科学普及协会,会员600余人。
1980-1982年,在全县干部职工中进行技术职称考试和考核。1984年,全县有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副主任医师1人,工程师17人,农艺师和畜牧兽医师11人,主治医师16人,讲师1人,会计师5人,统计师2人,编辑记者1人,助理i程师40A,助理农艺师26A,助理统计师10人,其它从事专业人员1,794人,共计1,925人。
科普活动
科普 1980年,县科委举办科学讲座86次,参加人数4,620人,办墙报239期。出版刊物有:县科委、科协合编的《永修科技》、《科学与技术》;农业局编的《农业简报》;林业局编的<永修林技》;县经委编的《工商简报》,共发行1,500份。各公社出科技广告626次,科普广播6 75次,咨询服务463次,巡回报告171次,技术承包19项,订阅科技报830份,科普图书1,185册。放映科技电影214场,观众19,080人次。夜校3所,学习人数150人。
农业 1963年,成立三田(试验田、示范田、留种田)小组,三田面积合计2,180亩。其中对比试验田30亩,高额丰产示范田150亩,良种繁育制种田2,000亩。各级干部参加种试验田180亩,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参加人数521人。其中地级1人,县级25人,区级145人,一般干部350人。先后培养初级农业科技骨干20多名。
七十年代初,在充分发动群众大造大积农家肥料的同时,重点研究、制造、试验、推广细菌肥料和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化肥。1980年,开始推行微量元素钼、硼、钴等肥料和植物生长催激素。同时,实行科学种田,大搞田园化。有条件的地区,村庄规划和田园化并举,修建机耕道,水田由串灌、漫灌改沟灌、轮灌,局部地区进行喷灌,田沟分家。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建设。
1982年,云山综合垦殖场察溪大队东垅生产队,从省内外科研单位引进水稻、大豆、油菜、芝麻等20多个良种。全队共繁殖和推广水稻良种70万斤;试用新药物五六粉钠、杀草丹、力谷隆、拉索二钾、四氯等除草剂和三十烷醇,均获良好效果。
植保 1973年4月,县病虫害测报站,由广东廉江生防实验厂引进澳洲赤眼蜂抑制虫害,进行室内繁殖和田间放播,获得成功。效果检查,放蜂区比对比区卷叶率下降60.5%;三龄以下幼虫下降86.4%。每亩放蜂量1万头,即可控制卷叶虫害。同年,县农科所进行赤眼蜂防治三化螟,收到良好效果,并在全县推广。
水产 1967年,白莲湖渔场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为自繁自育鱼种开辟了新路。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网箱培育鱼种和全县河蚌育珠技术指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82年3月,县举办第二期河蚌育珠技术训练班,培训技术人员40名。同年,永兴公社二队和江益公社南湖大队两户专业户,首批向国家交售珍珠8斤8两。
1984年,江益乡万家村珍珠养殖户,做手术蚌1,400只。该村16户农民,有11户开展河蚌育珠,共做手术蚌4,150只。
医学 1984年,县医学会,先后邀请省、地医学家、教授、讲师来县作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20多次;组织年高资深的医师撰写论文12篇,在省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并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常见病、地方病,中、小学学生风湿性心脏等病的普查,均获得有科研价值的数据。
质量管理 县质量管理学会,1982年先后举办26期质量管理培训班,参加人数1,318人次。1984年,全县21个县直工交企业,有质量小组20个,发表成果报告16项,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5.3万元。
轻工 1983年,五洲电扇厂金工车间质量小组被评为全省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先进小组。县质管学会理事沈根林(机床厂助理工程师)被选派赴西德考察五金产品市场及质量管理。
科技成果
土栖白蚁分飞防治法
1974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周竹云、梅家旺,研究林木“土栖白蚁分飞防治法”获得成功。1976年经省林业科技情报中心站鉴定,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褐腐木粉毒饵
1980年,周竹云、梅家旺又研制“褐腐木粉毒饵”防治白蚁成功。经地科委鉴定,获全省科学大会三等奖。
碘-氧疗法
1973-1981年,县人民医院牙科医师周汝俊,用碘-氧疗法一次治疗感染根管获得成功。1982年经九江行署科委鉴定,获科技成果一等奖。
双竹粘 紧粒新四粘
1984年,县农牧局和县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站,研制优质大米“双竹粘”和“紧粒新四粘”在全县示范推广,面积3.7万亩,平均单产550至650斤。获市级技术推广一等奖。经九江市农牧局和市农作物学会理事会鉴定,认为该项示范,在全市推广最早,面积最大,是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为全市发展优质大米生产开辟了新门路。
粤油55号
1988年,县农牧局和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站,针对我县花生品种老、产量低的弱点,引进“粤油55号”花生品种,作示范栽培。示范面积1,200余亩,平均单产360至420斤,最高亩产540斤。获市级示范试验一等奖。经市农牧局种教科鉴定,该项品种为高产良种,可在全市推广。
P.E.T电解石棉纤维树脂泵旋片
1984年,县有机化工厂,研制P · E·T电解石棉纤维树脂泵旋片成功。经江西省科委、经委委托九江市科委、经委技术鉴定和来自7个省、市的工程师和科技人员一致认定,该旋片的研制成功,在聚合树脂和合成产品上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为我国机械真空泵旋片提供了新型材料,为以塑代钢制造旋片闯出一条新路。
石膏萤石复合矿化剂
1984年,县水泥厂李昭明,应用石膏萤石矿化剂,提高水泥热料质量,获得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学术著作
建国以来,本县科技人员,在省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和出版社出版的自然学科论文著作共97篇(部)。
附:沼气利用
1974年,在白槎、虬津、江上、三角、九合等公社,进行沼气利用试验。1977年成立县、沼气办公室设4名专职人员,隶属县科委。1978年,分别在白槎柳杨大队、燕坊洲上大队、岭上小队、虬津鄱坂大队、八角蛉垦殖场沙丰分场设立试验点。全县建有沼气池I200余个。其中连续使有至1984年的21个,以沙率分场沼气利用效果较好。1978至1983年,县政府先后投资1.4万元,用于发展沼气。1984年,沼气利用工作,移交县农业局。同年12月,成立县农村能源站。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