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5
页码: 442-446
摘要: 本文讲述建国前后永修县的农民体育、职工体育、学校体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活动情况。在农民体育方面,文章描述了建国前农民传统体育项目和建国后的有组织有领导的体育运动。对于职工体育和学校体育也有详细的记载,包括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运动员的荣誉成绩。此外,文章还提及了机构设施的发展情况,包括体育场地和设备的建设等。
关键词: 永修县 体育 概况

内容

农民体育
  建国前,本县农民传统体育有武术、挤棍、跳绳、举重、爬杆、踢毽子、游泳、划龙船、舞龙灯、舞狮子、耍花灯、踩莲船、走高跷等。在众多的项目中,以武术为最。有延师设馆,白天生产,夜晚练拳者;有在私塾中日学文、夜习武者,习武之风遍及全县。每逢节日,各乡以文娱活动形式演出的节目有:舞龙灯、耍花灯、踩莲船、舞狮子(内含狮子戏珠、戏叉)和器械表演。器械表演花样綮多,有单刀、双刀、棍棒、花枪、画戟、爬头、锏、九节鞭、流星及杂技(跨越桌凳、攀打楼梯)等。次以划龙船为盛举。艾城、立新、淳湖、马口、白槎、虬津、柘林等沿河地区,每年端午节,均举行龙舟赛。赛时,龙舟齐集,观众如云。上述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历代相沿,至今未衰。
  建国后,农民体育运动由自发性逐步走向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江上、吴城、虬津、白槎、三角等乡,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开展多项目的乡运动会。江上乡成立了乡体育委员会,修建了有灯光、看台、能游泳的多用篮球场;艾城、永兴、立新、三角、九合的农民,自筹资金制作设计新颖的龙舟;云山农民修建了旱冰场,经常开展溜冰活动。
  1972年,全县举办了农民篮球赛。1974年,举办农民乒乓球和中国象棋赛。1975年,我县农民参加九江地区农民运动会,获男子篮球和跳高第一名。1976年,江上乡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单位。
  职工体育
  建国前,职工业余体育,一直处于自流状态。建国后,有组织地在职工中开展广播操、工间操、游泳、射击、拔河及各类球赛、棋赛等体育活动。1980年后,增加成年人足球、女子拔河、母子运动会、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伤残人乒乓球选拔赛,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龙舟赛、风筝赛等体育活动。部分单位开展小型多样的比赛。不少青年和老年体育爱好者,长年坚持长跑、冷水浴、太极拳及练气功等活动。
  1983年,县委党校举办鹤翔桩功培训班2期。林业局、体委各举办1期,参加学员约300余人,后一度停止。同年,县体委干部程远大家获全国模范体育家庭称号;还有两名体育工作者,分别获省优秀教练员和裁判员称号。
  学校体育
  明、清时期,本县武进士,代不乏人。清康熙六年(1667年),秦藩信获中武状元,为我县历史上武学之冠。
  民国初,中、小学堂每周设两节体育课,列为副课,不入考核范畴。
  建国后,中、小学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后逐步改变为“一活动”(每周一节体育活动)“两操” (早操、课间操)和“两计算” (升、留级计算体育分数),并配备专职体育教师。
  1954年,在中、小学推行劳动卫国制预备级锻炼,至l958年全民普及。当时少年劳卫制及格者达2,000余人,一级及格者1,000余人,二级80余人,后改为体育锻炼标准。
  1956年,部分学校设田径、游泳等班队。、1960年,开展体育运动的学校由3所发展到32所,参加人数由325人发展到846人。
  1973年,柘林中学建立羽毛球班。1979年,该班被省体委批准为省业余少年体校羽毛球普通班。1983年,该班学员参加全省少儿羽毛球赛,获男女羽毛球团体冠军。
  1980年,县第二中学建立羽毛球和女子篮球班。1980至1984年,我县先后向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8名(排球队员2人、水球队员1人、摩托车运动员1人,划船运动员2人、羽毛球运动员2人),向体育院校输送学员41名。
  1982年,在学校中培养篮、排、乒乓球等10个项日裁判员55人。其中二级11人,三级44人。
  竞技活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南昌举行江西省第一届国术考试,我县有武坛人士7人参加,均获得良好成绩。武坛知名人士龙起凤被聘为省第一届、第六届、第七届运动会国术比赛裁判员,省第八届运动会国术比赛副裁判长。后受聘为省国术馆馆长。
  民国二十二年,全县小学举行小型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小足球、乒乓球、踢毽子、国术、跳高、跳远、短跑等。并由县政府授奖。
  民国三十一年,第九行政区在武宁石门楼召开全地区性的群众体育运动会,运动项目有田径、射击等。我县有10余名职工、教师、学生代表参加,并获优胜奖。
  建国后,五十至六十年代,先后举行38次体育运动会(包括各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运动员达12,300余人次。七十年代,各级学校每年度均分别举行运动会一至二次 1980至1984年,全县举行体育运动会和单项比赛50次,参加者逾万人次。
  1982年,山下渡小学,参加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市、县小学基层代表队小足球比赛,获第一名。
  1984年8月,县业余体校,柘林羽毛球班学员熊亚华、金铃,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羽毛球赛,获儿童组女子团体第三名。
  机构设施
  机构 民国三十四年,由县教育科兼管体育。建国后,1953年成立永修县体育工作者协会。1973年,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不久并入国防体育协会,隶属县人民武装部。1980年,恢复县体育运动委员会。设主任1人,干部2人。1984年增加职工3人,共6人。同年,成立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棋类协会和老干部活动中心。
  设施 七十年代以来,全县有灯光球场4个,其中县人民政府、星火化工厂、柘林、云山各1个;一般体育场47个,大多数有沙坑、单双杠、台球桌设备;简易体育场201个,均为教育部门办的小学所设。旱冰场2个,游泳池1个。
  1984年,投资14万元,于新城新建一座四层、面积1,400平方米的体育大楼。内设羽毛球场、棋类室、乒乓球训练房等。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