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20
颗粒名称: 妇幼保健
分类号: R172
页数: 2
页码: 437-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修县妇幼保健工作在建国后取得显著成效,接生员队伍不断壮大,妇女和儿童健康得到保障。
关键词: 永修县 妇幼保健

内容

建国前,历代政府未设妇幼保健机构。妇女分娩由接生婆接生。由于不懂科学,不讲卫生,接生时以锈剪断脐,妇女患产褥热,新生儿患脐风者比比皆是。
  1953年,始建县妇幼保健站。1974年,县站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1984年增至13人。
  1953年,各区分设接生站11个,共有保健员40人,接生员66人,每个乡基本上有1名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1955年,全县共有接生小组18个,接生员124人,全年接受新法接生婴儿3,200余人,产前检查534人次。产褥热和新生儿脐风基本上得到控制。
  1956年,全年接受新法接生婴儿4,570人,占出生婴儿数87%。开办托儿所16个,托儿组630个,受托儿童4,350人。同年,培训专业接生员37名,结业后均能掌握灌肠、导尿、皮下肌肉注射和人工剥离胎盘、结扎等操作技术。
  1958年,建立农村产院86所,实行新法接生4,200余人。为了更好地保证妇女健康,农村普遍实行“三期”(经期、孕期、乳期)和“三调三不调”(经期调干不调水、孕期调轻不调重、乳期调近不调远)等保健措施。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普遍进行了孕妇产前检查,防治了难产的发生。
  1960年,12个公社、农场妇女,子宫脱垂者达370人。卫生部门积极组织免费治疗,使患者很快康复。同年,县文教、卫生、妇联等部门,举办保育员培训班一期,参加学习人员170余人,并重点在马口、淳湖两公社建立母予康福园各一所。在全县办起全托幼儿园26所,日托幼儿园250所,托儿所190处,托儿组966个,共计入托儿童12,450人。
  1975年,托儿工作经过整顿,在巩固与提高的基础上增设了卫生教学科目和儿童保健体操,眼保健操等活动,并在园内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普种卡介苗、麻疹、伤寒疫苗。入托幼儿传染病、沙眼、近视眼和脊柱弯曲等病症,明显下降。
  1980至1984年,城乡孕妇产前检查已制度化。1981年新生婴儿5,100人,难产者仅15例,占出生婴儿3‰。过去常见的妇女产后和婴儿弥月期的各种疾病,基本杜绝。
  1981年,县妇幼保健站开设门诊和进行计划生育手术。
  1983年,扩大门诊业务,设立病房。除开展计划生育四大手术外,同时进行常见妇科病、儿科病查治,以及儿童体检、成人婚检、产前检查、产后随访、防癌普查等工作。并建立化验室,开展了三大常规检查,妊娠试验等业务。在农村,整顿了接生员的队伍,建立了三级保健网。全县各乡培养了一批女知识青年担任接生员,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接生条件。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