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业余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8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业余教育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3
页码: 400-4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永修县在各个历史时期开展的夜校、扫盲和函授教育等成人教育活动,以及电视广播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情况。这些教育活动在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永修县 电视大学 函授教育

内容

夜校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永修支部的领导下,曾去非、玉弼等同志,开展工农运动,组织涂家埠锯板工人、铁路棚工、店员及大路边曾家、河头淦村农民,开办“平民夜校”,设文化识字课、时事课,既教群众识字,又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县政府在艾城、涂家埠、山下渡等集镇,设平民夜校。入学者既有少年,也有部分成年人。学习内容主要是识字。
  1950年,县文化馆在涂埠街创办全县第一个妇女夜校。学习文化、时事、政治。次年,各区文化馆(站)相继附设工人、农民、妇女夜校(班)共10处。同年冬,全县农村办起各种形式的农民夜校(班)208所,有9,237多人参加学习。
  1958年,全县夜校发展到527所,学习人数达3.4万人。同年,县城开办4所职工业余夜校,入学人数372名。1961年,县城4所职工业余夜校改称“红专学校”,马口、吴城、永兴等地亦开办职工业余夜校(班)11所。
  1966年夜校停办。1970年,全县各生产队曾一度开办“政治夜校”,县城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但大郡流于形式。1976年后,县总工会、县商业局等单位恢复职工业余夜校,为中、青年职工补习文化知识。1984年,全县有成人业余中学11所,学生2,458名,文化程度提高到初中毕业水平的有2,406名;成人业余初等学校(夜校)1,126所、学生26,770名,文化程度提高到高小毕业水平的有11,200名。
  扫盲
  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江西农村服务区社会抽样调查,本县4,880人(男2,555人,女2,325人)中,未受教育人数4,129人(男性1,863人、女性2,266人),占84.5%。
  1952年大力开展识字运动,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同年8月,成立“永修县识字运动委员会”,各区配备1名专职扫盲干部。涂家埠开设两个工农速成识字法试验班,推广速成识字法。全县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有扫盲干部千余名,各种形式的扫盲班859个。
  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本县组织中、小学教师250余名,学生4,000余名,成立扫盲工作组,深入各区、乡开展扫盲工作。各农业社、队(组)均分别召开“向文化进军”大会,田间、路边、村头一度设有识字牌,全县青壮年参加学习人数达2.7万,其中有9,711人坚持常年学习。
  1958年,全县开展“两万人教,五万人学”的突击扫盲运动。据统计,当年脱盲人数3.8万余名,加上历年脱盲人数1.5万名,共达5.3万余人。1964年,再度掀起扫盲高潮,全县训练义务教师146名,配备6名专职教师辅导,开办扫盲班86个,有2,579人参加了学习。
  1980年后,扫盲工作重新开展。1984年县教育局成立“扫盲办公室”,负责全县乡、村、镇成人和青少年脱盲工作。
  函授
  本县函授教育始于1955年,贯彻“以政治带动业务,面向教学实际”的方针,配备7名专职教师辅导。全县参加函授学习的教师200余名。1958年有学员650名,其中初等师范函授学员473名,中等师范函授学员134名,师范专科函授学员43名。
  “文化大革命打开始后,函授教育一度中断。1974年恢复函授教育,全县有1,000余人参加了函授学习。1978年参加中师函授(2年制)学习的教师l,320名,87名教师考取省高级师范(本科)函授学习。1984年有27人获江西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函授毕业证书。
  电视广播大学
  1980年,江西电视广播大学在本县招生149名(多数为教师),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1981至1984年,共招收401名学员,学习课程以中文为主。县教学研究室配有专人负责电视广播大学教学管理,先后聘请34名兼职教员任课。1982年已有36名学员毕业,享受大专毕业生待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4年3月,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本县有260人报考,应考科目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法律、会计、英语、统计、汉语言文学六个专业。报考人员大都为干部、工人、教师,部分为社会青年。同年有186人次获得单科合格证。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