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8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专业教育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3
页码:
398-400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各类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课程设置、学生数量、教师情况以及与地方经济的互动等。其中,特别关注了永修县农业技术学校、工业学校、文艺学校、财经学校和卫生学校等学校的创办和发展情况。同时,也提到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山分校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关键词:
永修县
中等教育
发展历程
内容
中等专业学校
永修县高级农林科职业学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农业院附设4高级农林科职业学校(简称高农)”,从九江县沙河街迁至本县桃冈山下泥勒村,改称“江西永修县高级农林科职业学校”,设4个教学班,学生103名,教员14名,年经费1.8万元。民国二十六年,学生增至193名,教职员47名。开设国文、英文、化学、物理、植物、园艺、农业机械等20项课程,学制3年。
民国二十八年,永修沦陷,“高农”先后迁往泰和,余千等地。民国三十四年,迁至本县周坊蔡村,设5个班级,学生约2百余名,教职员10余名。民国三十七年,再迁下泥勒村原校址。1950年撤销,部分学生转入九江师范学校、永修初级中学、樟树农业学校学习。
江西水产学校 1957年9月,江西省水产厅在吴城创办“江西水产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百余名,设1个捕捞班、2个养殖班。1960年设2个养殖班、1个轻机班、1个会计班。1962年并入共大赛城湖分校(驻九江县)。
永修县初级师范学校 1959年,九江地区文化教育处在永修中学附设初级师范学校,设两个班,学生100名。次年增办幼儿师范班(不参加国家分配),招收学生200名。1961年初级师范毕业77名。1962年该校撤销,大部分学生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
永修师范学校 创建于1977年,次年3月17日开学,称“九江师范永修分校”,隶属永修县。1982年10月,改名为“江西永修师范学校”,改属九江市教育局。1977、1978年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培养初中教师。从1979年开始,培养小学教师。1982年后招收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1984年,该校学生515名,教职员工65名,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有教学兼实验大楼1栋、家属宿舍5栋,已成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师范学校。
1977至1984年,该校毕业学生共835名。
江西农星学校 1980年创办。校址设云山垦殖场周田(原共大云山分校校址)。隶属省林业厅。面向全省招生(最初实行全省农垦系统内部定向招生),高中毕业生入学学习2年,初中毕业生入学学习4年。开设农学、农业机械、农业经济3个专业。常年在校学生400余名,专职教师60余名。
1984年,该校有教学大楼、教师办公大楼、教师宿舍楼、大礼堂等设施。校占地面积2,050亩(包括山林和水田)。教学科学研究项目:稻曲病的研究、系统工程在棉花栽培上的应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复合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等。
自1980至1984年,该校共毕业学生513名。
技术学校
永修县工业学校 1958年由县工业交通局创办,校址设新城。开设语文、数学、机电、机械、锻工等课程。学制3年。初次招收学生250名。1959年在校学生118名。1960年有34名学生毕业,在校学生145名。同年底该校撤销,部分学生分配至县城各工业单位。
永修县农业技术学校 1958年创办,校址设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内。初次招收学生250名,学制2年。1959至1960年,共毕业学生242名,毕业后仍回原籍。1960年底,该校改为农业中学。1962年停办。
永修县文艺学校 1958年创办,校址设今新华书店左侧,学员均由各乡村小学保送。初次招收学员30名。学习课程为音乐、表演和采茶戏曲等。1961年撤销。部分学员转入县京剧团。
永修县财经学校 1958年创办,校址设新城高山冈(今米厂),初次招收学生108名。教师多为兼职,专职教师仅一、二名。学制3年。1960年毕业学生108名,同年停办。大部分学生分配至基层财贸单位。
永修县卫生学校 1958年附设于县人民医院。学生80名,设2个班,学制1至2年。1959至1962年,毕业学生共200余名,大部分分配至基层卫生院(所)。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共大云山分校 创办于1958年8月1日,校址设周田。首批招收来自江西、上海、汪苏等18个省、市的学员549名。1959年分设社会科学系、工学系、农学系、畜牧兽医系。后增办财经系。学制分别为3至4年。同年,共大军山分校(1958年8月创办)、共大滩溪分校(1958年12月创办)并入该校。1962年,共大九江岷山分校亦并入该校,规模逐渐扩大。1964年,全校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教职员111名,学生667名。设有农作物、林学、畜牧兽医、园艺4个系和9个教学研究组。并有实习基地、林场、园艺场。学校经费和粮食基本上达到自给.从1958至1965年,共培养毕业生700余名。1964年后毕业生开始纳入国家分配。
六十年代初期,朱德、王震、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等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曾先后亲临该校视察。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等国际友人曾来校参观访问。1964年8月《人民日报》曾以头版刊登介绍该校建校六周年所取得的成绩的文章 ,并发表短评,予以褒扬。
1969年云山垦殖场改为县属云山公社,该校亦改为县属。1974年划归九江专署。1980年停办。
共大蚕桑分校 1958年11月创办,校址设南山。初次招收学生496名,分6个班,教职员30名。1959至1965年,毕业生以中专学历纳入国家分配。1968年南昌市第五中学下放并入,改称“共大永修分校”。1980年,改称县第三中学。
共大新城分校 1964年创办,初称共大永修分校,校址为县第一中学所在地,初次招收新生200名。1969年与县中合并,称“共大新城分校”。1970年改为县五七中学。
农业中学
农业中学是半耕半读的新型学校。学生实行勤工俭学、半耕半读,既学文化科学知识,又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毕业后仍回乡从事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农业中学设师资训练班、卫生班、财会班、畜牧兽医班等。
1966年,三角、艾城、马口、玲南、滩溪、白槎、吴城、杨泗、罗亭、城山、虬津等公社共有农业中学20所,57个班。学生1,231名,教职员113名。
1968年,各公社(场)公立中学和农业中学合并、改称公社“五七”中学。
1984年,虬津中学高中部附设农业班,亦称虬津农业中学,设两个班,学生100名,专任教师6名。
附:三角农业中学 三角农业中学于1964年创办,校址设三角渔场。初次招收学生200名,分5个班。学校有农田150亩,实行半耕半读,学生大部分在校住读。次年增设高中部,分医师班、师范班。两年间毕业生共80余名,为全县教学质量较高的农业中学。1976年停办。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