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1
页码: 3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永修县在建国前后的幼儿教育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私立到公立,逐步发展壮大。涂家埠小学附设的幼儿班是1952年开始的试点,随后各小学也陆续开设幼儿班。1958年开始实行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方式,各社(场)设立了大量民办幼儿园。1962年,在“幼儿教育以家庭为主,提倡民办,国家办好重点以作示范”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网点调整,部分社(场)幼儿园停办。县幼儿园改为木竹小学后,其他幼儿园也相继停办。1970年恢复县幼儿园并改名涂埠镇幼儿园,部分公社(场)、厂小学也逐渐附设幼儿班。至1980年,全县幼儿园数量和入学幼儿人数均有所增加。1983年县政府拨款修建涂埠镇幼儿园。
关键词: 永修县 幼儿教育 发展历程

内容

建国前,本县无幼儿教育场所。
  1952年,涂家埠小学附设幼儿班,招收4至6岁幼儿42名,配教养员2名。1957年,山下渡、涂家埠、吴城等小学都设有幼儿班,教学内容主要是做早操、识字、计数、美工、唱歌、游戏等。年末、全县入学幼儿166名,教养员16名。
  1958年,幼儿教育采取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办法,各社(场)民办幼儿园(包括季节性幼儿园)达416所,入学儿童7,003名。同年,县文化教育局、县总工会、县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创办“永修县保育院一,入学幼儿70名,教养员15名,配有保健医师2名,实行幼儿全托制。
  1960年,全县有幼儿园194所,入学幼儿2,770名。1962年,在“幼儿教育以家庭为主,提倡民办,国家办好重点以作示范”的幼儿教育方针指导下,进行网点调整,部分社(场)幼儿园先后停办,年底尚存90所,入学幼儿1,200名。原吴城、白槎、云山等小学附设的幼儿班相继转为民办。县保育院改为县幼儿园,分大、中、小4个班,有幼儿132名,教养员6名。
  1968年,撤销县幼儿园,改称“木竹小学”,隶属县木器社。其它幼儿园亦相继停办。1970年恢复县幼儿园、改称“涂埠镇幼儿园”。嗣后,部分公社(场)、厂小学也逐渐附设幼儿班。至1980年,全县幼儿园34所,入学幼儿2,090名,教养员110名。1983年县政府拨款4万元,修建涂埠镇幼儿园。
  1984年全县幼儿园30所,入学幼儿3,425名,各种教学班107个,配园长10名,教养员203名。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