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私塾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私塾书院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1
页码:
387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永修县在教育领域中的历史变迁,重点讲述了私塾、蒙馆、经馆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提到了书院的历史和演变,包括修江书院、扶风书院、雷塘书院等。这些教育机构在永修县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关键词:
永修县
教育
历史变迁
内容
私塾
蒙馆 蒙馆为城乡学龄儿童(7至10岁)启蒙之所,亦称“私塾”。有“专馆”、“散馆”之分。专馆大都由学东(亦称座东)邀集学童家长若干人,合资请先生来村设馆教学。学俸视学童多少而定。散馆由先生定下学俸,自行招集学童教授。清代本县私塾大部分为专馆。师资亦有严格规定:“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以《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言杂字》等为启蒙教材,兼教习字。学生入学3年后,先生才开始讲解课文。待学生能单独作文,方可升入经馆。
经馆 经馆是比蒙馆高一级的学校。学生年龄大都在15至20岁左右。清代,本县经馆教材均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记》、《春秋》)为主,兼学八股文及古诗词写法。学习方法为背诵词章、讲解古文。作文由先生命题,以“破题”、“承题”为基础训练,直至能独立成章 ,称“满篇”。经馆学费比蒙馆高.能入经馆求学者大都为富家子弟。
书院
修江书院 南宋时,县人在南康府(今星子县城)创建,后毁。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邱元遂复建于艾城城西鹤呜山。后人将其列入“修江八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县高等小学堂。
扶风书院 明代为马融书院,正德年间知县周广建。距艾城东南25里(今三角乡建华村)。后为僧寺。清雍正六年(1728年)复加修葺,改称“扶风书院”。
雷塘书院 距艾城南1里。宋熙宁年问,有进士洪师民几代同居,宋太宗旌表其门为“义门”。洪氏遂建雷塘书院,供子孙就读。
宏斋书院 位艾城城隍庙右,原址为宋李燔读书处。明嘉靖年间知县顾阳和建。万历年间,知县费玢曾添设校舍。
、甘棠书院元至元年间建。位于滩溪甘棠,后毁。明洪武十年(1377年),县人赵宗信在原址重建。
此外,尚有石潭书院(今石潭山下),云阳书院(今燕山峡坪)、芗山书院等。各书院皆有学田,以收取学租作为经费。上述书院至清朝末年,先后改成寺庙,或改作新式学堂。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