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54
颗粒名称: 治安管理
分类号: D631.4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讲述1949年后,在永修县境内存在着土匪、特务和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后,进行了剿匪行动,清除了虬津、南湖、柘林等地的匪特组织。同时,还进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处理了土匪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和恶霸等反革命分子。此外,禁赌、禁娼、禁毒等社会治理措施也得到了实施,一些不良行为和活动被取缔或清除。
关键词: 剿匪 反革命 治安

内容

剿匪 1949年5月,县境虽已解放,但残存的土匪、特务、勾结恶霸地主,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以熊扬鹰为首的“赣北青年救国军22支队”有匪徒300余人,盘据云山。在山区设置反动乡、保政权,打家劫舍,造谣欺骗,敲诈民财,强迫群众坚壁清野。并在吕九公路上打劫汽车两辆,杀害解放军战士20余名。
   同年九月,以“三民主义青年团”骨干分子、特务王翼为首的反革命分子,纠集匪徒,在马口地区,杀害了中共马口区委书记徐国臣同志。
  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后,立即部署剿匪。一举歼灭了活动在虬津、南湖、柘林等地的匪特组织。10月,俘获了匪首王翼,将其枪决于徐国臣烈士墓前。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63部队配合永修、安义、武宁、德安等县大队,捣毁了云山匪巢。11月10日,击毙匪首熊扬鹰,俘匪中队长以上的骨干分子140余人。至此,在全县清除了匪患。
  镇压反革命 1950年11月至1955年10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对查出的土匪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恶霸和其它反革命分子,根据罪恶轻重给予判处死刑、徒刑、交群众管制和教育释放等处理。
  取缔反动会道门 一贯道,又名“中华道德慈善会”。抗战期间传入我县。至1948年秋,“一贯道”发展已达高峰,影响遍及全县城乡。
  建国后,“一贯道”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1952年,政府明令取缔反动的“一贯道”。5月,开始办理道徒登记。同年,登记的大小道徒228人。对点传师以上职务37名道徒,分别罪恶大小予以处置。其余大多数道徒,在接受政府教育后,均表示悔过自新。从此,在本县流毒14年之久的“一贯道”被彻底取缔。
  禁赌 民国时期,涂埠镇常年大赌场有3处。其中,由豪绅王乐心开设的赌场设涂埠镇河街;蔡有河赌场设下街口。除此以外,每逢年、节,戏台坪(在涂埠横街口)开设麻将、纸牌、牌九、红宝、骰子等露天赌场。参与赌博者,除聚赌抽头者获利外,绝大多数倾家荡产。
  建国后,政府坚决取缔赌博活动,多次发布禁赌文告,广泛进行禁赌宣传。并对屡教不改的赌棍赌徒,给予必要的惩处,没收其非法所得和一切赌具,赌博基本禁绝。
  禁娼 民国初期,政治腐败,政府公开允许开设妓院,以增加税捐收入。涂埠、艾城,白槎和吴城等街市,有妓院20余处,妓女60余名。其中涂埠有14处,妓女则以吴城为最多。
  建国后,人民政府颁布法令,取缔妓院,严厉打击强迫和引诱妇女参与卖淫活动的罪犯。对受迫害的无辜妇女,安排就业或遣送回家。这一旧社会遗下来的毒害,已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而绝迹。
  禁毒 清末,我县有私人开设的鸦片烟馆,涂家埠有14处。民国二十年(1931年)云山偏僻地区,还有少数人种植罂粟,建国前夕,贩毒者有42户,吸毒者100余人。
  1952年以前,地下烟馆继续贩毒。1952年8月18日,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彻底清理并打击贩毒分子,强制吸毒者限期戒毒。从此,泛滥本县数十年的鸦片毒害被彻底根除。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1978年,遵照中央“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指示,本县集中地打击一批作恶多端的刑事犯罪分子。
  1983年,为贯彻中央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指示,实行“党委领导,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察,及时破案”的刑事侦察工作方针,叉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在这次打击刑事犯罪案件中,一般案件破案率达92.9%重大案件破案率达94.7%。准确、及时、全部、彻底地打击了作案的罪犯,并处决了数名首恶分子。
  综合治理 1952年,在全县建立治安委员会79个,有治安委员731人。治安小组569个,组员2,393人。经过逐年整顿,至1984年,全县各乡镇均配备专职公安特派员并建立治安小组288个,设置兼职治安人员1,346人,负责本地区社会治安。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