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417
颗粒名称: 中国国民党
分类号: D665
页数: 3
页码: 308-310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介绍了民国时期国民党在永修县的组织发展和历史进程。
关键词: 永修县 政党 中国国民党

内容

民国十四年(1925年)共产党员张朝燮、曾去非等人,根据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为推进国民革命运动,在大力宣传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国民党组织。他们自己也以个人名义参加了国民党。同年春在涂家埠含英小学召开了国民党永修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永修县党部。选举了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其中共产党员有曾去非(常务委员)和王弼等。国民党左派有程风池等。会议还选举张朝燮、曾去非、王弼等出席七月份在南昌召开的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省代会上张朝燮被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其时国民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
  民国十五年冬,北伐军光复永修后,国民党组织公开活动,县党部迁艾城城隍庙办公。由于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参加国民党的人数越来越多,党员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大屠杀后,永修县的国民党右派分子也乘机嚣张,反对共产党。他们勾结大土豪吴廷桂和土匪头子彭立生,武装围攻县党部,枪杀中共永修县组织主要负责人张朝燮,不久又制造柘林惨案。同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又成立“整理党务委员会”,完全排除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县党部被右派把持,成为蒋介石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御用工具。
  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活动,完全丧失了人民群众对它的信任,全县国民党员人数逐年递减。据《江西年鉴》记载:民国十八年134人,民国十九年120人,民国二十年125人,民国二十一年114人,民国二十二年101人。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党员异动频繁,党籍漫无稽查,基层组织松懈,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县党部于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在全县进行一次党籍清理。并在一、二、三区设立登记处各一所,县党部拟订清理党员党籍办法11条,限令全县党员于本年4月15日前申请登记,延期不登记者,以脱离组织予以处分,并注销其党籍。其时县党部设燕山,党部机构有书记长1人,秘书1人,干事2人,助理-事2人,录事2人,工役2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党部迁回艾城。民国三十六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国民党三青团合并,三青团员集体转为国民党员。颁发了《党员团员重新登记、确定党籍办法条例》。规定“党员团员重新登记,审查合格后,由中央统一核发新党证”,“审查合格者,即由主办登记党部编组区分部进而编组区党部,并造具名册、连同登记表一并呈送中央,备作颁发党证之依据。经审查不合格者,由主办登记党部开具其姓名及不合格原因连同登记表呈送上级党部核办”。
  “申请登记之党员团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格:
  (甲)有反党言论或行为者;
  (乙)跨党者;
  (丙)在党团内造成或参加小组织以破坏本党之统一者;
  (丁)有贪污行为者;
  (戊)参加总清查或总甄别未能合格者。”
  民国三十五年,国民党政府宣布实行宪政,选举各级政权机构,县党部乘机发展党员,扩大势力,争夺选票,全县国民党员人数增至1,339人,其中女党员42人。民国三十七年六月,党员团员重新登记完毕后,全县国民党员人数为1,629人。
  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国民党永修县党部有执行委员14人,候补执行委员6人;监察委员5人(其中常务监察委员1人),候补监察委员2人;有书记长1人,副书记长1人;秘书1人。
  基层组织有区党部7个。下辖区分部55个,其中第一区党部辖5个,第二区党部辖5个,第三区党部辖14个,第四区党部辖11个,第五区党部辖7个,第六区党部辖6个,第七区党部辖5个。县直属区分部2个。
  民国三十八年夏,人民解放军进军永修,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国民党组织解体。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国国民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