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39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加工
分类号:
TS21
页数:
2
页码:
250-25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修县粮食加工的发展历程。文章从建国前和建国后的各个时期,详细记录了本县粮食加工的设备、工艺、加工厂的变化和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粮食加工政策、措施、产量等。
关键词:
粮食加工
发展历程
永修县
内容
建国前,我县粮食加工全为私营。机器设备陈旧,仅有煤气机,效率低。农村及墟镇均木砻、石碾、土臼为粮食加工工具。所加工的大米,除自食外,少量向市场销售。民国期间,抗战前,我县有大米厂7户,小米厂数户。抗日战争胜利后,减为4户,加工业务亦较前缩小。油脂则均为土榨手工加工,大多数榨坊分散在农村。
建国后,涂家埠有私营安成、新丰、立成、新生、裕民、大正、胜利、复兴等加工米厂8户。
1950年始有国营大众、共同、新力、粮丰等加工厂4户。全镇共有米厂12户。白槎1户。
1952年大部分米厂停业或接受委托加工,仅裕民等4户继续加工并兼营零售业务。1953年4月,接管各机米厂成立永修县粮食加工总厂,并设立马口、白槎、吴城、柘林等4分厂。1956年加工总厂厂房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增置120匹马力发电机l台,有工人24人,日产标准米4万斤左右。1959年全县有加工米厂8座。1962年增为11座。同年底撤销米厂3座,下放油脂加工厂5座,保留加工厂3座。采取日夜加工办法,以保证供应。
1965年,加工年产量较19 64年增长4.7%,成本则下降14.8%。完成利润达37,700元,为加工厂生产发展较快的一年。
1979年,合并成立永修县粮油加工厂,设大米、饲料、糠油、机修4车间。下设吴城、白槎、江上3分厂。
1982年,县城新建自动化粮油加工厂1座,乡镇共有粮油加工厂7座,全年加工稻谷3,516万斤,加工油料127万斤。
1984年,共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标一大米4,330吨,加工油脂146万斤,饲料1,300万斤。并投资44万元,在新城筹建中型饲料加工厂1座,年生产能力5,000吨。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