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370
颗粒名称: 私营商业
分类号: F014.1
页数: 2
页码: 227-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私营商业在民国期间是涂家埠和吴城的主导经济力量,以木材、粮食、棉花为主。这些私营商店规模各异,大的资本雄厚,小的仅雇佣数人。吴城是江西重要的贸易口岸和中转枢纽,但在南浔铁路通车后逐渐衰落。
关键词: 永修县 商业 经济成分 私营商业

内容

建国前,我县商店全为私营,大多数为夫妻商店,少数雇有店员。据清光绪乡土志记载:我县商业以经营行栈为主,南杂、布匹次之。计县城(艾城)有粮行10户,棉花行2户,油行2户,屠宰4户;涂家埠有粮行22户,棉花行10户,布匹1户;虬津有粮行4户,棉花行2户;白槎有粮行2户;柘林有粮行2户;小河街有粮行2户;河浒市面无行户,远商稀至,亦以成交粮食、棉花、柴炭为主。
  民国期间,我县以涂家埠商业较为繁荣。涂家埠为全县经济中心,商业全为私营。民国初,商店以经营木材、粮食、棉花为主。计有粮行、木行、饮食、南杂等商业户。其中较大商店有大东旅社、建国旅社、德士古煤油公司、英商大英烟草公司、恒之锯板厂等。南浔铁路通车后,取吴城而代之,市场更趋繁荣,粮食成交额日达数千石,木材成交码亦日达千两。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较民国初增加商业户约100户左右。计有棉布、中西药、木竹行、粮食业、南杂业、饮食业、五金、书纸业,油盐业、瓷漆业等。其中最大工商户玉成米厂兼营锯板业务,资本为20万元(旧币);元和春、福元春等,资本为1-2万元;福记、祥余等较大南杂店兼营食盐批发业务,有资本1-2万元;济民堂盐号资本为1—2万元。货船停靠从桥南至山下渡渡口几无余隙,为开埠以来鼎盛时期。至建国前夕全镇共有商业户406户。
  吴城镇原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原属新建县,1954年划属我县,建国前与我县商业有着极其密切联系,今志其盛衰,以窥我县私营商业全貌。
  清至民国初,镇区有商业户3至4千户左右,乃本省木材、纸、麻、糖、粮、海产、淡水产品、百货等主要贸易口岸及中转枢纽。南浔铁路建成后,日渐衰落,迄民国二十三年商业户大量减少。其中较大商户:布匹、百货业有德善祥、陈福昇、恒丰利、春和祥、大顺、庆和祥、周兴祥等7户;南杂业有志诚号、福隆号、德隆号3户,志诚号拥有资本计银元4万元,由股东11人集资组成,每股计白银50两,有货栈18所;纸行业较大商号有汇康、福昌、鼎新、日新、同德等,每户各有货栈2所,存货达40万斤,以汇康号资本最充裕;米铺有谦吉、正源、同顺、同顺祥、汇泉等50余户;药业有长春、永康等6户;盐业有厚昌富、长兴记等,存盐达数十万斤行销全省各地;牙行业有公成号、森泰号等5户,公成号每年成交木材外运约15,000两左右;麻庄有乡隆、恒隆、长兴等,均有存麻数万捆;烟业有中和祥、永茂祥、公成号、冯发等10户,永茂祥雇工达数十人,其余有京果、文具、灯笼、银楼、粮食、豆麦行栈、酿酒作坊等。其中老天成酿制的“红花缸”酒,具有地方特色。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