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34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津梁
分类号: F550.6
页数: 5
页码: 200-20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昌县境内的各种桥梁和渡口情况。首先详细列举了古老石桥的名称及其风化倒塌情况,还包括未记录在县志中的农村石桥。接着介绍了水泥桥的发展情况,包括在建国前兴建的木桥情况以及修河主流和支流上大桥的建设情况和数量统计,描述了桥梁的用途和跨越的河流。然后对铁桥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建造年代、遭受破坏及修复的历史事件。最后介绍了渡口的数量统计、渡船情况以及交通局直辖的河洲渡口的特殊情况。文章内容既包括了桥梁的历史文化,也包括了交通设施的发展情况,整体上呈现了建昌县境内桥梁和渡口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永修县 交通 运输 津梁

内容

桥梁
  石桥 据同治十年《建昌县志》载:全县有大小桥梁58座。计:日中、日升、修江、双玉、动仙,蛟塘、淦坊、风水、下湾、皇甫、麻籍、通济、丰宁、玲北、鹭鸶、马藏、谷墅、鄢湾、南湾、塔前田庄、广济、茆埠、南港、中泠、小泠、南泠、高桥、大港、魏家、塔水、登云、普照、近恩、橦山、坑口、陈桥、三陂、小港、西垅、山下、隐川、蛟陇、九里、穴土、港口、火烧,军山、鲁石、涮桥、驿南、李家、阳湖、花桥、太平、尖山、陈家、赵家、长工等。县志未予记载的农村石桥还有:周家桥、风雨桥、清明桥、王博士桥、观音桥、九里桥、十字桥、谦田桥、阳山桥、鹊湖桥、舒家桥、麻洲涂家桥、下岸桥、角塘桥、北山桥等15座。以上古老石桥,由于沦桑变迁,今大都风化倒塌,所存寥寥。
  水泥桥 建国前,修河主流和支流,曾兴建几座较大的木桥。如杨柳津桥、淳湖桥、张公渡大桥,汛期中常遭山洪和木竹排冲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于军事需要,曾于张公渡建浮桥,沦陷前夕被毁。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又建成木桥,一年后,被木排冲毁。建国初,南(昌)全(家源)线汽车往来频繁,在张公渡均以渡船载渡,后改用小火轮过驳。1965年,公路改由焦冲至虬津,并在虬津建造钢筋混凝土大桥,为数百里修河第一座沟通南北的公路大桥。
  1972年,在恒丰垦殖场至公司墩的杨柳津支流上,兴建1座长7米、宽6米,载重1 3吨的钢筋混凝土县社公路桥。
  1978年,杨柳津渡口,兴建长214.4米、宽7米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1951年至1984年,我县在公路干线兴建钢筋混凝土永久性大小桥梁共38座,计长1168.7米,县乡公路桥梁42座,计长538.02米。80座桥梁全长1706.72米。
  铁桥 一、涂家埠铁桥,位于涂埠镇山下渡,民国三年建,至五年建成,初为木架,至民国十二年改为钢架。桥长386.3米,有七座钢筋混凝土桥墩。中间5座承受了20米高、50米跨度的天桥铁架。北伐、抗日、解放战争期间,曾三度遭破坏。
  民国十六年,“八一”起义前夕,铁桥曾遭到南昌朱培德军队的破坏。 (参见《政党》章)
  民国二十七年,日军陷马垱,中国军队为阻止日军南下,6月13日,下令停止南浔线运输,17日开始拆毁南浔线铁轨,并炸毁全线66座大小铁桥。涂家埠铁桥桥墩炸塌。钢架坠入河底。涂家埠沦陷后,日军抓佚抢修,由于一时无法修复,来往列车,在此过驳渡河。民国二十九年,于原桥址,建木桥勉强通车。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前夕,南浔线铁轨被拆除并交付浙赣线使用,南浔线路被破坏殆尽。
  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将桥南第三孔,62.5米穿式桁梁炸毁。南端大桥坠入河底,北端钢梁横子桥墩,大桥支离破碎。5月23日,本县千余名群众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抢修路基和铁桥,奋战1星期,路基加固,铁桥修复,南浔线全线通车。
  二、杨柳津铁桥,全长225.46米,位于涂家埠站与杨家岭站之间。民国二年兴建,三年完工。民国二十七年与涂埠大桥同时被国民党军队炸毁,次年修复。
  三、山下渡浮桥,1981年动工兴建,1982年6月1日通车。投资74万元。浮桥全长219米、宽7.5米,由17条水泥船、5条钢板船组成。桥面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人行道,每天开桥一次,供往来竹、木排和船只通过。
  渡口
  据同治十年(1884年)《建昌县志》载。全县有渡口32处。计:河浒、柘林、木港、桐埠、张公渡、虬津、藕潭、当阳、梁山、西津、张家埠、李家埠、杨柳津、白湖滩、小港、淳湖、淦坊、炭埠、麻垅、周坊、吴田、幽兰、上缭津、塘口、水口、石濑、潭头、三港口、花玲嘴、杨师埠、鄢家湾、长垅。
  1984年,有渡口66处。计:九合乡有淦家、徐家、肖家、大岸、涂家榨、青墅、河头、饶村、吴村。三角乡有周坊、花玲嘴、爱群、周坊、后河、永善、里港彭。立新乡有万济胡家、歧山、骆家、坪上袁家、南岸邹、车埠、吴陂、长渡口、鄢湾、七里邓家、南徐。马口乡有歧山路口、嘴上、前房、玲里、东坡。永兴乡有东岸嘴、南东岸嘴、钩璜、钩璜吕村。城丰乡有细房、黎下、大建榨、城山、泗洲、上道士胡。艾城乡有小河街南、小河街东、联渡口、袁村、红山、下马湾、李家埠。吴城镇有吴城、小河、水渡口、二八巷、陶家口、德志。白槎乡有木港、双峰、陈家渡。三溪桥乡有司马、易家河、草港。江上乡有江上。虬津乡有张公渡。芦苇场有大湖池、大岸分场。恒丰垦殖场有公司墩。共有渡船72只。其中草港、双峰、邹家、吴城小河、河洲等地均分别有两只渡船过渡。交通部门定期检验渡口船只。
  交通局直辖的河洲渡口,为我县立新、滩溪,云山和安义县等地来往县城必经渡口。1982年改用驳轮过渡。从此,县城至立新、滩溪等地的机动车辆,可全程直达。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