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电力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336
颗粒名称:
电力工业
分类号:
F426.61
页数:
3
页码:
189-19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修县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情况,以及输供电网和变电站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永修县
工业
电力工业
内容
火力发电
涂埠光华发电厂 1947年由南昌市建华电料行创办。厂址设涂家埠王家街口。主要设备有12匹马力煤油机、10瓩发电机各1台,年发电量不足两万度。供电范围仅河街、横街、王家街、下街头等居民户。负荷5至15瓦灯泡约400余盏。建国后由县人民政府接管,并入永修新华电厂。设备搬迁至白槎街,改为永修电厂白槎分厂。
县供电所 前身为永修新华电厂,1950年建,地址设江村关帝庙(今县土产公司货场旁池塘中)。主要设备有25匹马力柴油机、10瓩发电机组各1台,年发电量两万度,供电范围仅限山下渡一带。同年冬扩建。次年改称永修电厂。厂址迁今县总工会院内,职工17人。有125匹马力柴油机、50瓩发电机各1台,年发电量9万度、负荷5至25灯泡1千余盏。1954年永修电厂在新城高山冈建发电车间,负荷5至15瓦灯泡300余盏,供新城单位及部分居民用电。1957年,永修电厂迁至今县委党校后山,有180匹马力柴油机1台,50瓩发电机2台,年发电量18万度。1959年再迁至山下渡人民路(现县供电所址)。
1967年,九江地区架设军山至九合公社彭家村高压电网后,永修电厂遂改名为县供电所。1981年设局。1983年复改为所,现有工作人员8人,隶属县水利电力局。
其它 1968年后,需电量逐渐增大,电力不能满足供应,因此,各公社(场)先后办起22个发电厂,年发电量200万度,供机关单位及居民用电。县农机修造厂、五洲电扇厂、县机床厂、永修饭店、县第一中学、县第二中学等单位也均备置功率不一的发电机,自行发电。1984年全县发电量1,300万度,其中工业用电580万度,农业排灌用电200万度,生活用电340万度,电力损耗180万度。
水力发电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小型水库和堤坝等水利工程的发展,农村小水电站不断兴建,至1984年,全县共建成云山、松门、袍桐等10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41瓩/15台,年发电量18万度。其中以云山水电站规模最大,装机容量为640瓩/2台,年发电量100万度,电力通过并网输送到县城。
输供电网、变电站
军彭线 1965年建成。起点军山变电站,终点九合乡彭家村,全长23公里。供九合,三角等乡农业排灌和住户照明。1967年该线引入县城,本县电力亦列入华中电网。
军红线 因军彭线线径较小,1968年建军红线。起点军山,终点红旗变电站,全长13公里,是为本县电网主要线路。该线变军山高压线为低压线,供县城工业、居民用电。
红旗变电站 1967年建。1968年接通军山至红旗线路,装有0.32万千伏安/2台变压器。该站分2条出线:1条至县城,全长两公里;1条至艾城、立新、马口、城丰等地,全长25公里。年供电量600万度,主要供艾城、立新、马口、城丰农村用电01977年该电站扩建,架设县城工业用线两公里;马口、城山农业排灌线15公里。年供电量700万度。
永丰变电站 1982年建,1983年运行。装有0.2万千伏安/2台变压器和半自动机高压并关枢。该站分出4条线,分别至三角,新城、城丰等地(原红旗变电站输出的至城丰线移至该站,年供电量为800万度。
白槎变电站 1983年施工。该站供白槎、虬津、三溪桥、江上、梅棠等乡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目前尚未竣工。
其它 江西平板玻璃厂、星火化工厂等中央、省、市驻县工厂都自行备有35千伏安的输供电线,变电设备,供厂内生产,生活用电。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