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密植施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298
颗粒名称:
密植施肥
分类号:
S511
页数:
1
页码:
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修县建国后水稻种植密植增加,施肥由传统有机肥转向化肥,化肥种类及比例不断调整。
关键词:
永修县
农业
密植施肥
内容
密植 建国前,我县水稻种植一般为1.5尺×1.2尺左右,每亩插秧8千蔸上下。
建国后,1958年平原地区推行株距6至7寸,山区7至8寸;同时试行5寸见方密程田,均获得较好收成。1959年,一般采用5×5寸、或5×6寸,每亩栽秧2至3万蔸,每蔸插秧8至10根。八十年代全县普遍栽插矮秆品种,插秧密度每亩三万蔸左右,取得较好增产效果。
施肥 据旧志记栽:“我县农民往往取猪畜粪以之壅田垅。至冷浆田则以煤灰壅之,河浒已惯用煤灰。煤灰者,凿石以煤焚之曰煤灰,为肥料大宗。并以石灰、菜菇壅寒冽之田。至坐浆田则以石膏壅之。”建国初,仍以畜粪及灰、红花绿肥为主,辅以氮肥、磷肥。
六十年代,除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圈猪积肥和以人畜粪为基肥外,并大量推广使用化肥。
1960年全县使用化肥88万斤,平均亩施化肥20斤。1970年为129万斤,平均亩施37斤。1980年为325万斤,平均每亩42斤。1984年,4,065万斤,平均亩施44.6斤,(重复面积计算),并由单一施氮肥,发展到氮、磷、钾配合,比例施用。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