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白槎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240
颗粒名称:
白槎街
分类号:
K925.6
页数:
1
页码:
5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江西省修水县白槎古镇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街道布局和人口情况,以及白槎在民国时期作为集市贸易中心和木材出口地的重要地位。文章提到白槎古称梅州,因地多种梅花而得名,后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泛舟于此而改称为白槎。白槎市区坐落在修河北岸,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有正街、河街、新街等三条街道。正街主要居民为本地居民,河街以赣北各县木商及手工业人员为主,而新街的居民大部分为河南籍,建于民国三十五年。
关键词:
永修县
白槎街
集镇
内容
白槎古称梅州。相传古时此地多种梅花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泛槎(竹、木排)于此,故改称白槎。市区坐落修河北岸,东西宽约1,ooo米,南北长约750米,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
建国前白槎有正街、河街、新街等3条街。正街位于今白槎小学右侧。河街在小学前,新街居河街下首,距河街约半公里。正街以本地居民为主,河街以赣北各县木商及手工业人员为主。新街居民均为客籍,其中大部分为河南籍。新街建于民国三十五年,因客籍居民受当地封建势力排挤,不准在正街搭屋,被迫而建新街。
民国期间,白槎约2,000人口,市面繁华,为当地集市贸易中心;又为修水、武宁、钢鼓和本县西北山区木材出口必经之地。南京、镇江、芜湖、安庆等地木商,常来此贩运。极盛时有木行(木材交易所)16户。沿河停设木排有时长达1公里许。木材交易额居本县第2位(仅次子涂,家埠)。同时白槎附近盛产杂柴、杂树,柴炭资源丰富。当地农民世代以烧炭、砍柴为副业。所产柴炭运销南昌、新建和本县艾城、涂家埠等地。
1963年,白槎大火,房舍几烬。政府拨款支援灾民重建白槎街。现正街长1,500米,宽约9米;沿河街长750米,宽7米,与正街形成丁字形。
白槎街有条“吟诗巷”,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居住“吟诗”的1条小巷。现小巷无存,但群众对其遗址仍以“吟诗巷”相称。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