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山激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161
颗粒名称: 观风山激战
分类号: K265.06
页数: 2
页码: 105-1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抗日战争中,武宁县的观风山发生多次战役。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牺牲惨重,但日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关键词: 武宁县 武宁县 观风山战役

内容

武宁县的观风山,俗称棺材山,是莲花和巾口两乡的界山,与瑞昌的煤山,德安的昆山和九江的岷山均相距不远。解放后,人们嫌“棺材”二字难听就改为叫幸福山。
  在抗日战争中,观风山经过多次战役,一九三八年的一次,笔者没有亲身参加,但也知道一些情况。
  那次战斗,日军的番号不得其详。但据后来日军进占箬溪时,称为井守部队(按:当时日军的番号是:波田支队永井大队),那末,观风山激战时的日军,也可能就是他们。这一战役的中国军队,除第三师外,还有第一九七师,这两个师都属于第八军军长李玉堂领导,有一定作战能力。马回岭一战,日军伤亡惨重,该师获得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通报表扬。参加观风山战役的还有四川部队,王陵基将军率领的第三十集团军的两个军,包括新编第十三师、十四师、十五师和十六师,这支部队在德安阻击战中伤亡惨重,尚未来得及整休又参加作战,战斗力不强。担任正面作战的,主要是李玉堂的第八军。在战斗期间,莲花附近有些村民没有逃跑,据他们说,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起初就在莲花瀚附近的东严、牌楼下,王平坳一带进行,后来中国军队且战且退,才逐渐转移到观风山里去的。战争进行了几天几夜,整个野外,硝焰烛天,枪声如同鞭爆。据目睹者说:在莲花瀚靠背的山坳里,也就是观风山的东边山脚下、被日军包围。先是用机枪扫射,后是用钢炮轰击,最后是用刺刀拼搏,全团官兵壮烈牺牲。事过许多年以后,还有人在那里拾到许多破钢蕊。整个观风山战役,中国的部队固然牺牲很大,在莲花附近,解放以后还发现大量枯骨,收尸时堆积如山,予以焚化。但日军的伤亡也很惨重,据人们说,在莲花瀚,在柏荫山下,都挖了掩埋日军尸体的大窖。集体埋葬时,日军的军官亲临致祭,并举行默祷仪式。
  在这一战役结束不久,我参加了第三师政治部为政工队员。当我进城那天,武宁县城的十字街头,左右两边砌起了一个平肩高的砖堆,每一个砖堆上放一个在莲花割来的日军脑袋,一个是中尉小队长,一个是士兵,面前都钉有木牌,写上了他们的姓名和军衔,示众三天后才拿走。
  一九三九年的一次,我已经是第三师的一员。时间是一九三九年的三月上旬。当时第三师奉令调往阳新,由七十三军彭位仁部七十七师来接防。日军得到了情报,正当第三师开始撤离,而七十七师尚未到来之际,日军便在王埠港一带发动总攻。这么一来,第三师又奉命转回,投入战斗。军长李玉堂亲自上阵指挥,堵住官兵的退路。我那时也上了阵,担任送茶水,救伤兵的工作。但我们去的还是第二线,离正式开火的地方还有一段路。不过有时子弹和炮弹也会落得面前来。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我们只上阵几个小时,就奉命撤退了。整个战斗到第三天才结束。日军从此占领了武宁县城,我们退到修水县的山口和漫江去整训。到了那里,查点人数,师参谋长陈芝银被敌机炸断了腿,送到重庆住院去了,中校付团长徐敏,中弹以后,半路身亡,全师总共牺牲了三个营长,五十几个连、排长,四个团的战斗员剩下不到一团,真是伤亡惨重。但日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在修水芳坪开了一个追悼大会。大会的祭文是我写的,还由黄自谨女士写了一付长联。我现在只记得最后半截。上联是:“慕死后余威,直贯敌营惊敌胆”;下联是:“尽生者全力,争取胜利慰忠魂。”作者当时只有十七岁,安徽人,文言文的基础很好,长联得到了师长赵锡田和政治部主任张炳坤的赞扬。半年以后,我们这个师开到湖北蒲圻地方,加入长沙第一次会战,打响了夺取芭蕉岭的战斗。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收录了关于九江县的历史沿革、文化资料和人物事迹等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九江县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九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黎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