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保卫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160
颗粒名称: 张家山保卫战
分类号: K265.06
页数: 6
页码: 99-10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家山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自卫抗敌,表现出英勇顽强的精神。广东部队奇袭康家坡成功,但后来陶村遭日军大屠杀。张家山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在敌后,中国人民仍能坚持抵抗,保卫家园。
关键词: 张家山 抗日战争 自卫抗敌

内容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敌人猖狂向我内地进攻,我全国人民浴血奋战。九江于一九三八年七月沦陷。但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到处燃烧着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怒火。张家山保卫战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角。
  张家山点燃了抗日火种
  张家山地处九江县东南隅,庐山西南麓,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怪石峥蝾,林木掩映。村前是一座悬崖峭壁的高山一一案山,因它象一座书案而得名。村后群峰起伏,高耸入云。与外面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进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村里住着约莫一百余户人烟。张家山的出口处有一个冷落了的香火庙——龙王庙。抗日战争前夕,我村有两名从国民党军队中的政工人员张起森和黄志才先后回到家乡,办起了一所初级小学。抗战兴起后,他们激于爱国的热情,以学校为基地宣传抗日救亡。当时还有许多从外地来的“战地服务团”的男女青年也经常来我村进行宣传,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心。他们先在学校秘密组织一个“儿童救国团”最初只是搞些抗日宣传工作,继而缝制起团旗,收集了一些大刀长矛之类的武器,准备武装抗日。
  一九三八年秋,赣北工农红军刘为泗,曾派遣田文灼、张发荣、辛忠荩三位同志到张家山,与当地民众联络,准备组织游击队。其时驻在庐山汉阳峰上还有江西保安团杨遇春部也派出杨、何两位排长,率领人马来到张家山。这样,就在七房村后的茅棚里,举行了一次有红军、保安团、当地民众三方面参加的会议,并决定组织一个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了“民众自卫队”,由张文炳任大队长,下设三个中队。当时以保为单位,就附近青壮年编为队员,共约一百余人。当年冬天,曾举行过简单的洲练。其实保安团杨遇春部是住在五房村后的烂泥塘和七房村后的一千多米的高山上,各仅一排的兵力,不敢下山。而岷山的工农红军,由于铁路隔绝,无法前来支援。而本地热心抗战的张起森、黄志才两位政工人员,也回到国民党军队正式参加抗日去了。但我们全乡人民依靠自巳的力量,抱着与乡土共存亡的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战斗。
  广东部队奇袭康家坡
  一九三八年农历七月间张家山沦陷,薛岳兵团从沙河撤走。敌军约百余人兵分两路,乘机占领了张家山南面的一座高山——康家坡。同时构筑工事,准备长期围困庐山。
  康家坡与张家山一河之隔,庐山东峙,西望驿道,山虽不高,形势却十分险要。这时从星子方向来了一支广东部队,与敌军遥遥相对。他们曾对敌军作了两次夜袭:
  一次,七月的深夜,广东部队派遣一个班的兵力,从敌人正面陶家垅,沿着陡峭的山路,穿过长满芭茅和藤刺的荆棘丛中,悄悄登山,正当接近敌军哨口时,一个士兵不小心,踩翻了一个石头,哗啦一声响,惊动了鬼子兵,顿时,一阵机枪猛射,不幸一班十一人,除两名幸存归队外,其余九名均光荣战死。
  鉴于第一次袭击的失败,第二次袭击前曾作周密的计划,并投入一个排的兵力,分三路上山:
  第一路从敌人背面的李家登山,由我父亲作向导,取其地势平缓,又在敌后,敌人不会注意。第二路从敌人正面陶家垅的琵琶坞登山,由我表兄张汉甲作向导。第三路从敌人侧面草塘埂村后登山,由我表兄董自武担任向导。
  当时部署已定,规定士兵不穿上衣,全身只穿一条短裤,右手臂缠白毛巾作为标记。这样只要是摸着穿衣服的人就知道是敌人了。等到更深夜静,三路奇兵,随着地形熟悉的向导,同时不动声色悄悄登山,摸进敌人的壕沟。我们的战士一个个挥舞着大刀向敌人猛扑。凡是摸着穿了衣服的人,便举刀乱砍。而鬼子兵方从梦中惊醒,还来不及醒悟过来,尸首就分家了。待到破晓,敌人组织反攻,一场白刃战又开始了。只见我军愈杀愈勇,喊声震天,吓得敌人丧魂落魄,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直杀到早饭后,他们才胜利收兵。每个士兵的枪尖上,都挑着好多敌人的军帽,原来这些敌人都见上帝去了。这就是他们“武运长久,,的下场。奇袭成功以后的一个多月中,敌人龟缩到九江,不敢轻易出来。我们过了一个多月较宁静的生活,谁料宁静中敌人正在予谋进行一场报复性的大屠杀。
  陶村大屠杀
  恐怖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这时一群鬼子兵,重新占据了康家坡。康家坡和张家山夹峙中有个小山村一一陶村。村民多是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先生的后裔,二十余户人烟,村民世代务农,敦厚淳朴。日军重占张家山后,附近村庄居民,都逃往深山,陶村乡民闻讯较晚,准备于次日出山。谁知就在这天一九三八年闰七月二十日凌晨,陶村人民正忙于收拾行装准备动身出山的时候,突然十来个从康家坡下来的鬼子兵,荷枪实弹,包围了陶村。鬼子兵进村后,派出两名哨兵:一名守住陶村出口处的枫树桥头,一名守在屋后通往张家山的小路。然后由其余鬼子兵进村挨户搜查,将全村数十名男女,统统赶到村前广场上,分两排相对跪下,两排后面分别站着手握长枪并上有锋利刺刀的四名鬼子兵,一声令下,持枪的鬼子兵用刺刀向无辜的村民背后直刺,登时哭声震天,血流遍地。九十多人中,幸存者和从亲人血泊中苏醒后逃命出来的只有二十二人。其中老弱妇女都不能幸免。有个妇女怀孕已达七、八个月,也被鬼子兵一刀刺进腹部,婴儿顿时外露,也被鬼子兵用刺刀挑出杀死。这就是闻名远近的陶村大屠杀。
  大屠杀的当天,鬼子接着放火。鬼子兵故意留下一个农民陶隆炎没有杀,硬逼着他搬运柴草,从他自己的房子开始烧起,然后挨户点燃柴草。顿时一片火海。从陶家山沿烧到山里的董村、黄家垅、李家油榨、细屋康村,适独户陈子墩、草塘埂等也不能幸免。当时我外祖母因卧病在床,不能逃避,也被活活烧死。至今回忆起来,犹令人发指!
  血洗大屋康
  女屋康家处康家坡西北,住三十余户人家。一天清早,居民还未及躲避,突然从康家坡下来十多个日本兵,到村里转了一圈,就走了。人们认为大概无事,也不作逃避的准备。不料早餐时,鬼子兵重复进村,把全村男女,赶到空场上,男女分成两处:女的关在一间屋子里,男的除老幼不能走动外,共三十余人统被赶到村下首一块稻田里,其时稻子正黄,等待收获。鬼子兵叫所有的人面对面跪着,然后用机关枪对准扫射,登时血肉横飞,尸首遍地。鬼子耽心游击队赶来,随即撤回康家坡去了。有少数人重伤未死,在稻田里哀号。鬼子兵听到后,又特从山上下来,一个个用刺刀杀死,实令人惨不忍睹。
  张家山保卫战
  日军血洗陶康二村后,人人怒火中烧,热血沸腾。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敌以求存,不能逃避艮缩而等死。乡民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一九三八年初秋,有一天鬼子兵从余家岭据点下山,作试探性来犯张家岭,当走到龙王庙背后新庵时,被我哨兵发现,立即集合十多名队员,一个个冲锋冲了上去,枪弹迸发,敌人慌张逃溃,我们追赶约二华里,检回白酒和食品罐头等,凯旋而归。
  我们战斗告捷后,敌人深知进犯不易,便从各个据点发起猛攻。农历八月初的一天早饭时分,突然听到敌人从康家坡,余家岭等据点,发出密集的枪声,夹着隆隆的大炮声,原来与我们守卫山头的队员接上火了。登时前沿阵地各个山头、和汉阳峰高山上的保安队,枪弹齐飞,敌人妄图以优势火力压制我们,未能得逞。
  敌人知道猛攻无效,改变为不时开放冷枪,企图使我们疲惫不堪,丧失斗志。一九三八年冬至三九年这段时间里,我们和敌人僵持达四个月之久。我们少数人也确实有些松懈情绪,有时回家吃饭,也不留哨。敌人摸清了这一点,准备对我们进行突然袭击。
  敌人向我们发起了三次进攻:第一次进攻是在农历十月间一个阴沉的下午,敌人发现我们哨所没有哨兵和枪声,便偷偷从余家岭摸到距七房村约二、三百米的拐弯处,这里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几间房子,叫“外边学堂。”敌人企图以火力点直射五房村北头,封锁我们的出路,然后把我们扼杀在村子里。当被我自卫队员发觉,立即集结兵力,向敌人猛烈冲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敌人第二次进犯是在三九年春一个晴朗的中午,敌人从面阳山据点,偷偷爬到古龙埂山梁,企图以强大火力直射五房村南头,压住我们的火力,然后大举进攻。恰巧哨所队员回家吃饭。当队员张起先走出村后,无意中向山梁放了一枪,敌人以为被我们发觉,顿时用密集的炮火,向我村猛射。队员立即出动向古龙埂猛冲。队员张文见正向前冲锋时,被敌人子弹将他的枪托击中,分成两半。他连忙用手往脸上一摸,并未受伤,又迅即拾起枪来继续猛冲。经过所有队员用机关枪、手榴弹密集炮火的顽强战斗,并得到烂泥塘高山上保安团侧面助战下,击败了敌人的二次进犯。
  敌人的第三次进犯,是在他们遭到两次失败后某一个晴天上午。他们感到偷袭无效,采取我国古代战术“火牛阵”妄图一举消灭我们。他们用夺自老百姓的好多条牛,牛角上绑上大刀、短剑,然后在牛尾上缚住蘸满煤油的棉花,点燃后纵牛向我阵地猛冲,鬼子兵则跟随火牛向我冲杀。在这危急关头,队员张文方,腰间满缠手榴弹,迅即向敌军猛冲,一面投弹,一面和队友向前进攻.火牛遇到手榴弹的轰击,转身向后奔跑,敌人自相践踏,败阵而去。
  敌人不特以优势的兵力和武器来屠杀我们,还多次出动飞机,肆行烂炸,直想把我村夷为平地。
  记得是我们坚持与敌军作战半年后的一九三九年舂,田里的麦子已拔节抽穗,由于敌人的封锁,日夜作战,田地荒芜,生活极为艰苦。只有天天上山挖野菜充饥。那天,我一家人准备去五房村姨母家吃野蒿粑,谁知刚把野篙粑端到手里,突然对面山头出现敌机,一架、两架、三架、四架已在头上盘旋,父亲见势不妙,迅即率领我们奔向河沿,以案山为壁障,紧靠河勘伏地躲避。突然一声巨响,背后稻田里中弹,泥土、石子横飞,一块泥团击中我妹子头部,鲜血直流,仅这一天,敌人就出动飞机,轮番轰炸了一整天。
  余家岭山下有个小村庄叫黄家垅。保卫战开始后,该村居民逃往深山,总以为不久后敌人就会赶跑,所以仅带少量粮食和衣服。谁知从暑天坚持转眼又到深秋,在深山里粮食吃完,衣服单薄。不得己,村里十多名青年男女农民,偷偷回家想捎点粮食和衣物到山上度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悄悄下山。不料被敌人发觉,从山上下来把他们押往余家岭山头,除一名妇女叫胖大姐的中途逃脱外,其余全遭惨杀。
  张家山保卫战,是我国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凭着满腔热血,用最低劣的武器,面对训练有素、拥有现代化的战争手段一一机枪、手榴弹、大炮、飞机等强大敌人,进行一场殊死的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一场以无比爱国热情与血肉之躯与毫无人性、惨无人道的侵略者的搏斗!坚持九个月之久,终以弹尽粮绝,家乡不守。但我们维护了民族的尊严,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本辑收录了关于九江县的历史沿革、文化资料和人物事迹等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九江县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九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昌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张家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