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1135
颗粒名称: 目次
分类号: K921
页数: 25
页码: 1-25
摘要: 目次
关键词: 目次

内容

序一…………………………………………………………(1)
  序二…………………………………………………………(2)
  凡例…………………………………………………………(3)
  概述…………………………………………………………(4)
  大事记…………………………………………………………(11)
  卷一 建制沿革
  第一章 历史沿革………………………………………………………………………(38)
  第二章 行政区划………………………………………………………………………(39)
  第一节 界域………………………………………………………………………(39)
  第二节 区划…………………………………………………………………………(39)
  第三章 城乡概况…………………………………………………………………(47)
  第一节 县城………………………………………………………………………(47)
  第二节 区乡概况………………………………………………………………(47)
  卷二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规模………………………………………………………………………………(51)
  第一节 人口数量…………………………………………………………………………(51)
  第二节 人口分布……………………………………………………………………………(54)
  第三节 人口变动……………………………………………………………………………(57)
  第二章 人口构成………………………………………………………………………………(59)
  第一节 性别、年龄构成………………………………………………………(59)
  第二节 职业构成……………………………………………………………………………(62)
  第三节 文化构成……………………………………………………………………………(62)
  第四节 民族………………………………………………………………………………(63)
  第五节 姓氏………………………………………………………………………………(63)
  第三章 人口生育………………………………………………………………………………(64)
  第一节 婚姻、生育状况……………………………………………………………………(64)
  第二节 计划生育…………………………………………………………………(66)
  第三节 优生优育…………………………………………………………(67)
  附:修水怀远人…………………………………………………………………………(68)
  卷三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71)
  第一节 地史…………………………………………………………………(71)
  第二节 地层……………………………………………………………………(72)
  第三节 构造……………………………………………………………………(74)
  第二章 地貌………………………………………………………………………(75)
  第一节 地貌特征…………………………………………………………………(75)
  第二节 地貌形态…………………………………………………………………(75)
  第三节 山脉……………………………………………………………………(76)
  第三章 气候………………………………………………………………………(77)
  第一节 气候特征…………………………………………………………………(77)
  第二节 气候要素…………………………………………………………………(78)
  第三节 气候区划…………………………………………………………………(81)
  第四章 水文………………………………………………………………………(82)
  第一节 地表水……………………………………………………………………(82)
  第二节 地下水………………………………………………………………………………(83)
  第五章 土壤…………………………………………………………………………………(85)
  第一节 土壤类型……………………………………………………………………………(85)
  第二节 土壤肥力……………………………………………………………………………(86)
  第六章 植物…………………………………………………………………………………(87)
  第一节 植物种类及群落……………………………………………………………………(87)
  第二节 天然植被……………………………………………………………………………(88)
  第七章 动物…………………………………………………………………………………(88)
  第一节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89)
  第二节 鸟类 哺乳类………………………………………………………………………(90)
  卷四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一章 土地资源………………………………………………………………………………(92)
  第一节 土地面积及构成……………………………………………………………………(92)
  第二节 土地分布…………………………………………………………………………(92)
  第二章 水利资源………………………………………………………………………………(93)
  第一节 水资源………………………………………………………………………………(93)
  第二节 水利资源……………………………………………………………………………(94)
  第三章 矿藏资源………………………………………………………………………(95)
  第一节 金属矿产……………………………………………………………………………(95)
  第二节 非金属矿藏…………………………………………………………………………(96)
  第四章 生物资源………………………………………………………………………………(96)
  第一节 野生植物……………………………………………………………………………(96)
  第二节 野生动物……………………………………………………………………………(97)
  第五章 自然风景资源……………………………………………………(98)
  第一节 黄龙山……………………………………………………(98)
  第二节 清水岩…………………………………………………………(99)
  第三节 南山崖 双井村…………………………………………………(100)
  第四节 其他景点…………………………………………………(100)
  第六章 自然灾害…………………………………………………(101)
  第一节 灾害特征…………………………………………………(101)
  第二节 重要灾害…………………………………………………(102)
  卷五 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状况……………………………………………(104)
  第一节 水土流失……………………………………………………(104)
  第二节 环境污染………………………………………………………(109)
  第三节 生态失衡………………………………………………………………(110)
  第二章 环境治保………………………………………………………(110)
  第一节 水土保持………………………………………………………………(110)
  第二节 污染治理………………………………………………(112)
  第三节 综合治理……………………………………………(113)
  卷六 农业
  第一章 土地制度……………………………………………(115)
  第一节 私有制………………………………………………(115)
  第二节 公有制………………………………(118)
  第二章 农业生产……………………………………………(121)
  第一节 区划…………………………………………………(121)
  第二节 耕地……………(122)
  第三节 劳动力……………(123)
  第四节 农机具……………(124)
  第五节 粮食作物…………(126)
  第六节 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127)
  第七节 蚕桑 水果………………………………(132)
  第三章 农业技术……………………………(134)
  第一节 耕作制度………………………………………(134)
  第二节 品种改良………………………………(134)
  第三节 土壤改良………………………………(136)
  第四节 栽培技术………………………………(137)
  第五节 植物保护………………………………(137)
  卷七 林业
  第一章 林业资源………………………………(140)
  第一节 林木…………………………………(140)
  第二节 林业特产……………(141)
  第三节 古树珍木………………………………(142)
  第二章 山林权属………………………………(144)
  第一节 私有山林………………………………(144)
  第二节 公有山林………………………………(144)
  第三章 植树造林………………………………(145)
  第一节 采种育苗………………………………(145)
  第二节 植树造林………………………………(146)
  第四章 森林保护………………………………(147)
  第一节 封山育林………………………………(147)
  第二节 护林防火………………………………(14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149)
  第四节 控制采伐与出口………………(150)
  第五章 木竹经营………………………(150)
  第一节 采伐与收购…………………(150)
  第二节 运输………………(151)
  第三节 调销………………(152)
  卷八 水利水电
  第一章 水利………………………(157)
  第一节 蓄水工程……………(157)
  第二节 引水工程………………………(162)
  第三节 提灌工程……………(163)
  第四节 河道治理……………(165)
  第二章 水电……………………(166)
  第一节 水电站建设…………………(166)
  第二节 输电 变电 供电……………………(169)
  第三章 管理…(172)
  第一节 水利管理………………………(172)
  第二节 水电管理………………………………(172)
  卷九 畜牧水产
  第一章 畜牧业………………(175)
  第一节 品种………………(175)
  第二节 饲养………………(177)
  第三节 疫病防治……………(180)
  第四节 畜牧兽医队伍………………(181)
  第二章 水产业………………(181)
  第一节 资源品种……………………………………………(181)
  第二节 养殖………………………………………………(182)
  第三节 技术推广………………………………………………(184)
  第四节 鱼病防治……………………………………………(184)
  第五节 捕捞…………………………………………………(185)
  第六节 渔政管理……………………………………(185)
  卷十 茶业
  第一章 机构…………………………………………(187)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187)
  第二节 科研机构………………………………………………(188)
  第二章 种茶………………………………………………(189)
  第一节 茶园………………………………………(189)
  第二节 播种 管理 采摘…………………………………………(191)
  第三章 制茶………………………………………………(193)
  第一节 发酵茶类(红茶)制造……………………………………(193)
  第二节 不发酵茶类(绿茶)制造………………………(195)
  第四章 购销………………………………………………(196)
  第一节 收购…………………………………(196)
  第二节 销售…………………………………………………(198)
  第五章 主要科研成果…………………………………………(199)
  卷十一 工业
  第一章 工业体制……………………………………(201)
  第一节 私营工业……………………………(201)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202)
  第三节 乡镇工业………………………………(202)
  第四节 国营工业………………………………(203)
  第二章 工矿业门类………………………………(204)
  第一节 矿业开采………………………………(204)
  第二节 森林工业………………………………(205)
  第三节 机械 电力 造船……………………(206)
  第四节 化学工业…………………………………(207)
  第五节 建材工业…………………………………(207)
  第六节 陶瓷工业…………………………………(208)
  第七节 食品工业…………………………………(209)
  第八节 轻纺工业…………………………………(210)
  第九节 工艺美术 五金 日用制品………………(212)
  第三章 生产经营………………………………………(213)
  第一节 生产设备………………………………(213)
  第二节 能源原料供应…………………………(214)
  第三节 产品产量………………………………(214)
  第四节 经济指标………………………………(215)
  第五节 职工……………………………………(216)
  附:工厂选介……………………………………(217)
  卷十二 交通邮电
  第一章 陆路…………………………………………(223)
  第一节 乡道……………………………………(223)
  第二节 公路……………………………………(223)
  第三节 桥梁……………………………………(225)
  第四节 养护……………………………………(228)
  第二章 水路……………………………………………(228)
  第一节 航道……………………………………(228)
  第二节 渡口码头………………………………(229)
  第三章 水陆运输………………………………(230)
  第一节 水运………………………………(230)
  第二节 陆运………………………………(232)
  第四章 交通管理………………………………(2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3)
  第二节 管理措施…………………………(234)
  第五章 邮政……………………………………(235)
  第一节 邮路………………………………(235)
  第二节 邮政业务…………………………(236)
  第三节 邮政机构…………………………(236)
  第六章 电信………………………………(237)
  第一节 电报…………………………………(237)
  第二节 电话……………………………………(237)
  卷十三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城建设…………………………(242)
  第一节 街道建设…………………………(242)
  第二节 房屋建设……………………………………(244)
  第三节 公共设施……………………(244)
  第四节 环境卫生与绿化………………………(248)
  第二章 乡村建设…………………………………(248)
  第一节 乡镇建设………………………………(248)
  第二节 农村建设………………………………(251)
  第三章 基建力量……………………………(251)
  第一节 设计………………………………………(251)
  第二节 施工………………(252)
  第三节 管理………………(253)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254)
  卷十四 商业
  第一章 经济成份……………(258)
  第一节 私营商业……………(258)
  第二节 集体商业……………(259)
  第三节 附营商业………………(260)
  第四节 供销商业………………(261)
  第五节 国营商业………………(262)
  第二章 商业网点………………(263)
  第一节 商店…………………(263)
  第二节 集市…………………(264)
  第三章 商品经营………………(266)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266)
  第二节 商品供应………………(266)
  第四章 饮食服务………………………(273)
  第一节 饮食业…………………(273)
  第二节 服务业…………………(274)
  第五章 对外贸易………………(274)
  卷十五 粮油经营
  第一章 征购销售………………(277)
  第一节 征收…………………(277)
  第二节 收购…………………(278)
  第三节 销售…………………(281)
  第二章 加工…………………(284)
  第一节 制米…………………(284)
  第二节 其他粮油加工……………………………(284)
  第三章 储运……………………(285)
  第一节 粮油储存………………(285)
  第二节 粮油调运………………(287)
  卷十六 工商管理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296)
  第一节 市场管理……………………………(296)
  第二节 工商户登记………………………(297)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299)
  第四节 商标广告……………………………(300)
  第二章 物价………………………………(301)
  第一节 市场价格……………………………(301)
  第二节 物价管理……………………………(303)
  第三章 标准计量………………………(303)
  第一节 计量………………………………………(303)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304)
  卷十七 财政金融
  第一章 财政………………………………(311)
  第一节 财政体制…………………………………(311)
  第二节 财政收入………………(312)
  第三节 财政支出………………(312)
  第四节 财务管理………………(314)
  第五节 财务审计监察……………………(315)
  第二章 税务…………………(315)
  第一节 农业税…………………(315)
  第二节 工商各税………………(316)
  第三节 杂捐…………………(316)
  第四节 税额减免………………(317)
  第三章 金融…………………………(318)
  第一节 金融机构………………(318)
  第二节 货币…………………………………………………(320)
  第三节 贷款…………………………………………………………………(322)
  第四节 存款…………………………………………………(323)
  第五节 储蓄………………………………………………………(324)
  第六节 保险……………………………………………(325)
  卷十八 科学技术
  第一章 机构 人员………………………………………(3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2)
  第二节 科研单位……………………………………………………(332)
  第三节 设计监督单位……………………………………………………(333)
  第四节 科技队伍………………………………………………(333)
  第二章 专业服务………………………………………………………(334)
  第一节 勘探与观测………………………………………………………(334)
  第二节 科技情报和市场………………………………………………………(336)
  第三章 科技普及………………………………………………………………(336)
  第一节 科普机构…………………………………(336)
  第二节 科普活动………………(337)
  第四章 科技推广………………(338)
  第一节 农业科技………………(338)
  第二节 林业科技………………(339)
  第三节 工程科技………………(340)
  第四节 医卫科技………………(341)
  第五章 科研成果………………(342)
  卷十九 政党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修水县地方组织……………………(346)
  第一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346)
  第二节 县委……………………(349)
  第三节 党员教育………………(353)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354)
  第五节 党员代表大会…………………(355)
  第六节 统一战线………………(35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修水县地方组织………………………(358)
  第一节 组织…………………………(358)
  第二节 党务…………………(361)
  第三章 民主党派修水县地方组织……………(362)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修水支部………………………………………(362)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修水支部……………………………………(362)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修水小组……………………………(363)
  卷二十 政权 政协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364)
  第一节 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364)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64)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365)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366)
  附:县参议会……………………………(368)
  第二章 政府……………………………(368)
  第一节 州署…………………………(368)
  第二节 民国政府………………………(370)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372)
  第四节 人民政府………………………(374)
  第三章 政协…………………………(378)
  第一节 组织沿革………………………(378)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3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379)
  卷二十一 民政
  第一章 选举……………………(383)
  第一节 基层选举………………………(383)
  第二节 县级选举………………………(384)
  第二章 拥军优属………………………(385)
  第一节 支前…………………………(385)
  第二节 优抚…………………………(385)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388)
  第三章 扶助革命老根据地建设………………………(388)
  第四章 民政事务………………………(389)
  第一节 来信来访………………………(389)
  第二节 婚姻登记………………………(390)
  第三节 收容遣送………………………………………(390)
  第四节 禁毒………………………………(391)
  第五章 社会救济………………………………(391)
  第一节 救济………………………………(391)
  第二节 救灾……………………………………(392)
  第六章 社会福利……………………………………………(393)
  第一节 民政福利厂………………………………………………(393)
  第二节 敬老院…………………………(394)
  第三节 农村“五保户”………………………………………………(395)
  卷二十二 劳动人事
  第一章 劳动…………………………………………………(396)
  第一节 就业安置…………………………………………………………(396)
  第二节 劳动管理……………………………………………(398)
  第三节 职工培训………………………(398)
  第四节 人员精简………………………(399)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99)
  第六节 劳动工资…………………………(401)
  第七节 劳保福利………………………(402)
  第二章 人事………………………………………………………(405)
  第一节 人员任用……………………………………(405)
  第二节 人员编制…………………………(405)
  第三节 人员培训考核……………………………………(408)
  第四节 离休 退休………………………………………(409)
  卷二十三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410)
  第一节 治安管理…………………………………(410)
  第二节 户口管理………………………………………(412)
  第三节 交通监理………………………………(413)
  第四节 消防………………………(413)
  第五节 四类分子监管………………………(414)
  第六节 监狱看守……………………………(414)
  第二章 司法…………………………………………(414)
  第一节 检察……………………(414)
  第二节 审判……………………(415)
  第三节 司法行政……………………………(416)
  卷二十四 军事
  第一章 兵制……………………………………(418)
  第二章 地方武装组织…………………………………(420)
  第一节 地方武装…………………………………(420)
  第二节 民兵……………………………………(423)
  第三章 驻军和设施…………………………(425)
  第一节 驻军……………………………(425)
  第二节 驻县军训机构……………………………(425)
  第三节 军事设施…………………(426)
  第四章 重大兵事…………………………………(426)
  第五章 秋收起义…………………………(433)
  卷二十五 群众团体
  第一章 工农商组织……………………(435)
  第一节 工人组织…………………………(435)
  第二节 农民组织………………………(438)
  第三节 工商组织…………………(439)
  第二章 青少年和妇女组织………………(440)
  第一节 青年组织…………………(440)
  第二节 少年儿童组织………………………(444)
  第三节 妇女组织…………………(445)
  第三章 文化科技组织………………………(44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48)
  第二节 科技协会…………………(448)
  第四章 其他组织…………………(449)
  第一节 县抗美援朝分会……………………(449)
  第二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449)
  卷二十六 教育 体育
  第一章 教育……………………(450)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私塾…………………(450)
  第二节 学前教育…………………(452)
  第三节 初等教育…………………(452)
  第四节 中高等教育…………………(455)
  第五节 成人教育…………………(460)
  第六节 教师……………………(461)
  第七节 教学……………………(463)
  第八节 教育管理……………………(465)
  第二章 体育……………………(466)
  第一节 学校体育……………………(466)
  第二节 群众业余体育…………………(467)
  第三节 体育比赛………………(469)
  第四节 体育管理………………(472)
  卷二十七 文化
  第一章 群众文化…………………(474)
  第一节 网点……………………(474)
  第二节 群众创作…………………(475)
  第二章 民间文艺…………………(476)
  第一节 文学……………………(476)
  第二节 音乐……………………(477)
  第三节 舞蹈……………………(477)
  第四节 美术……………………(478)
  第三章 戏剧……………………(479)
  第一节 宁河戏……………………(479)
  第二节 宁河戏剧团………………………(480)
  第三节 业余剧团…………………(480)
  第四章 电影……………………(48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电影放映………(481)
  第二节 解放后电影事业的发展……(482)
  第五章 广播电视………………(483)
  第一节 广播……………………(483)
  第二节 电视……………………………(484)
  第六章 图书 档案………………………(485)
  第一节 图书藏借…………………(485)
  第二节 图书发行…………………(488)
  第三节 档案管理…(489)
  第七章 报纸……………………(489)
  卷二十八 艺文
  第一章 著述目录………………………………………………………(491)
  第一节 清以前著作目录……………………………………………………………………(491)
  第二节 民国著作目录………………………………………………………………………(498)
  第三节 解放后著作目录……………………………………………………………………(499)
  第二章 文选……………………………………………………………(508)
  第一节 韵文…………………………………………………………………(508)
  第二节 散文……………………………………………………………………(518)
  第三节 文献………………………………………………………………(525)
  卷二十九 文物
  第一章 历史文物…………………………………………………………………(532)
  第一节 古遗址……………………………………………………………………(532)
  附:山背文化简介………………………………………………………………(532)
  第二节 古建筑及胜迹………………………………………………………………………(534)
  第三节 古墓葬………………………………………………………………(537)
  第四节 石刻………………………………………………………………………(539)
  第五节 库藏历史文物…………………………………………………………………(540)
  第二章 革命历史文物………………………………………………………………………(542)
  第一节 旧址…………………………………………………………………(542)
  第二节 纪念建筑………………………………………………………………(544)
  第三节 库藏革命文物………………………………………………………………………(544)
  卷三十 医药卫生
  第一章 医疗………………………………………………………………(547)
  第一节 中医中药…………………(547)
  第二节 西医西药…………………(549)
  附:红军医院简介………………(550)
  第二章 卫生防疫…………………(551)
  第一节 卫生……………………(551)
  第二节 防疫……………………(553)
  第三章 妇幼保健…………………(555)
  第一节 接生……………………(555)
  第二节 妇女保健…………………(555)
  第三节 儿童保健………………(556)
  第四章 医药管理…………………(556)
  第一节 医政……………………(556)
  第二节 药政、药检………………(557)
  第三节 医疗制度…………………(557)
  卷三十一 宗教
  第一章 佛教……………………(559)
  第二章 道教……………………(561)
  第三章 基督教……………(562)
  卷三十二 方言
  第一章 方言区划………………(564)
  第一节 方言归属…………(564)
  第二节 境内四声差异……………(564)
  第二章 语音……………………(566)
  第三章 语法………………………………………………………………………………(569)
  第一节 词的构成……………………………………………………………………………(569)
  第二节 词类的特性…………………………………………………………………………(571)
  第三节 句子的基本结构……………………………………………………………………(573)
  第四章 词汇………………………………………………………………………………(574)
  第一节 词汇特点……………………………………………………………………………(574)
  第二节 常用词汇……………………………………………………………………………(578)
  卷三十三 歌谣 谚语 传说
  第一章 歌谣………………………………………………………………………………(586)
  第一节 传统民歌……………………………………………………………………………(586)
  第二节 苏区民歌……………………………………………………………………………(594)
  第三节 民谣………………………………………………………………………………(596)
  第二章 谚语 歇后语…………………………………………………………………(597)
  第一节 谚语………………………………………………………………………………(597)
  第二节 歇后语………………………………………………………………………………(602)
  第三章 民间传说……………………………………………………………………………(603)
  卷三十四 风俗习惯
  第一章 生产习俗………………………………………………………………(608)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608)
  第二节 林业生产习俗………………………………………………………………………(609)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习俗……………………………………………………………………(609)
  第四节 其他生产习俗………………………………………………………………………(610)
  第二章 生活习俗……………………………………………………………………………(612)
  第一节 饮食……………………………(612)
  第二节 服饰……………………………(615)
  第三节 住宅……………………………(616)
  第三章 社会风俗…………………………(617)
  第一节 民风民规…………………………(617)
  第二节 家风家规…………………………(618)
  第三节 人生礼仪…………………………(619)
  第四节 节日……………………………(621)
  第五节 迷信活动…………………………(623)
  卷三十五 人民生活
  第一章 收入与支出………………………(624)
  第一节 农民收入与支出…………………(624)
  第二节 职工收入与支出……………………(626)
  第二章 膳食 衣着………………………(627)
  第一节 膳食………………………(627)
  第二节 衣着……………………………(628)
  第三章 住宅 用具………………………(629)
  第一节 住宅……………………………(629)
  第二节 用具……………………………(629)
  第四章 文化娱乐…………………………(630)
  卷三十六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631)
  慧南………………………………………………………………………………………(631)
  徐禧………………………………………………………………………………(631)
  黄庭坚……………………………………………………………………………(632)
  徐俯……………………………………………………………………………(632)
  余价………………………………………………………………………………(633)
  周季麟…………………………………………………………………………………(634)
  周季风…………………………………………………………………………(634)
  刘联登…………………………………………………………………………(634)
  万承风………………………………………………………………………………(635)
  陈宝箴………………………………………………………………………………(635)
  徐家干……………………………………………………………………………(636)
  罗坤化…………………………………………………………………………………(637)
  卢以恕…………………………………………………………………………………(637)
  龚溥庆………………………………………………………………………………(638)
  幸琴宾…………………………………………………………………………………(638)
  徐光华…………………………………………………………………………………(639)
  余经邦………………………………………………………………………………(639)
  胡爱英………………………………………………………………………………………(640)
  王铁猛…………………………………………………………………………………(640)
  余垂成………………………………………………………………………………………(641)
  樊策安………………………………………………………………………………………(641)
  朱赤………………………………………………………………………………(642)
  陈三立…………………………………………………………………………(643)
  陈衡恪………………………………………………………………………………………(644)
  冷开运………………………………………………………………………………………(644)
  杨抱爱………………………………………………………………………………………(645)
  甘卓吾………………………………………………………………………………………(645)
  甘特吾………………………………………………………………………………………(646)
  徐瀛芳………………………………………………………………………………………(646)
  廖士翘………………………………………………………………………………………(647)
  邓志刚………………………………………………………………………………………(647)
  余世高………………………………………………………………………………………(647)
  晏东生………………………………………………………………………………………(647)
  胡五四………………………………………………………………………………………(648)
  张任石………………………………………………………………………………………(648)
  胡矿…………………………………………………………………………………(649)
  张晴窗………………………………………………………………………………………(649)
  平戎………………………………………………………………………………………(650)
  陈寅恪………………………………………………………………………………………(651)
  胡友杰………………………………………………………………………………………(651)
  邱石桩………………………………………………………………………………………(652)
  傅彪………………………………………………………………………………………(652)
  姚光华………………………………………………………………………………………(652)
  樊孝义………………………………………………………………………………………(652)
  吴懋松………………………………………………………………………………………(653)
  胡承玉……………………………………………………………………………………(654)
  查阜西………………………………………………………………………………………(654)
  徐竭夫………………………………………………………………………………………(655)
  杨自勤………………………………………………………………………………………(655)
  卢大珍………………………………………………………………………………………(656)
  晏纯珠………………………………………………………………………………………(656)
  吴邦英………………………………………………………………………………………(657)
  张待牡………………………………………………………………………………………(657)
  刘克之………………………………………………………………………………………(658)
  王彦才………………………………………………………………………………………(658)
  包玉珍………………………………………………………………………………………(658)
  张维新………………………………………………………………………………………(659)
  孙财旺…………………………………………………………………………………(659)
  附:清同治以前修水部分名人索引表……………………………………………(659)
  第二章 县籍职官学位表……………………………………………………………(662)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671)
  第四章 模范人物表…………………………………………………………(717)
  附录
  旧志序言选……………………………………………………………(725)
  旧地方志存目…………………………………………………………(729)
  新编修水地方志丛书存目………………………………………………(730)
  本届修志文告……………………………………………(732)
  编后记……………………………………………(737)
  编纂机构人员审定单位…………………………………………………(73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海天出版社

修水县具有优良的修志传统。宋初即草创分宁《邑图》、《修川志》,南宋分宁知县徐筠主修《修水志》10卷,其后曾10余次编修州县志,至今尚存6种,清同治版《义宁州志》为最后一修旧志。《修水县志》四历寒暑,三易其稿。蔚成大观。可贵者,县志资料丰富,体例规范。而发凡起例,每依县情,故“茶叶”、“环境保护”之设专卷,颇具地方及时代特色,独见编者心裁;推及各卷,条分缕析,笔墨精当,贯穿古今,首尾完备,足证经营之苦心。展卷一读,全县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人物干百年事,史实纷呈,实故乡资治之鉴,教化之书,存史之册,将使莅兹土及产兹土者,无不爱修水而顿生振兴修水之志,从而认识县情,探求规律,正确决策,功莫大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