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祠堂庙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87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祠堂庙宇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527-528
摘要: 武宁县寺庙庵堂较多,现存者有: 西瓜寺在杨洲公社森峰大队,建于明万历癸丑年(公元1613年)。前院倒塌,现存后院。寺内有高2尺、围8尺铁钟一座,铁香炉一座,长明灯会石碑一块,碑文完整清晰。余氏宗祠在石渡公社洞日大队牛皮洞街上,前临街道,后近郊野,两边民房,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解放后,粮库驻此,现已迁走。
关键词: 祠堂 庙宇

内容

余氏宗祠在石渡公社洞日大队牛皮洞街上,前临街道,后近郊野,两边民房,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解放后,粮库驻此,现已迁走。祠深39米,宽18米,高约10米,一进三重,有大小天井五处。门前有抱鼓石一对,中重顶梁为抬梁式,屋顶人字形,四周封火墙,青石奠基,青砖到顶,共有方形立柱56根,全用长石制作。下重地面用卵石镶嵌成菊花图案。中重大天井全以方形大麻石铺砌,光洁平整。梁柱均加雕饰,石柱镌刻对联,以“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画配诗。木梁雕以各类飞禽走兽图案,以及《三国演义》等故事人物,戏台上有一对联:“洞见古人真面目,口传历代大文章。”除木雕部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损外,余均保持完整,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县寺庙庵堂较多,现存者有: 西瓜寺在杨洲公社森峰大队,建于明万历癸丑年(公元1613年)。前院倒塌,现存后院。寺内有高2尺、围8尺铁钟一座,铁香炉一座,长明灯会石碑一块,碑文完整清晰。前人有《雨后游西瓜寺》涛:“曲径盘旋入白云,敲残钟韵隔山闻,水田历落添新涨,竹树清凉绝俗氛。一座荒碑余鸟篆,数椽古刹半苔纹,长僧竟日容吾醉,只解行吟下夕曛。” 灵台寺在大桥公社龙坂大队。一进二重,深12.5米,宽315米,两边共有住房18间。梁柱均有雕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毁损。神龛内有大小神像10座;有铁钟一口。‘东山寺在罗溪公社东湾大队东南六华里。民国34年(公元1945年)重建。寺后有和尚坟四处,浮雕佛像一块,已破损。 茭湖寺在石门公社香炉山,占地约180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从对面回龙山迁此。 佑圣官在太平山,建于宋朝,后多次毁坏,最后约于民国24年修复,佑圣宫已有七百八十多年历史,西侧有万福宫、万禄宫、万寿宫等五个宫殿,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宫内有宋、元、明三朝圣旨,有《太平山志》、古钟、化钱炉、炼丹亭、石碑、石狮、石虎、石象,石龟等。1980年当地人捐资重修。 净明堂在杨洲公社邢庄西南约8公里。原为道教寺观,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由丰城李致庵与本地卢圣德开山建观,传道讲学,以“潜修静一,心性光明”而取名“净明堂”。正殿一进三重,室内石碑雕刻,寺前层层石级,级外小片梯地,四周翠竹环抱。1970年,大队将寺拆建仓库,近年由群众捐献,重建瓦房三间于旧址。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余氏宗祠
相关作品
西瓜寺
相关作品
灵台寺
相关作品
茭湖寺
相关作品
佑圣官
相关作品
净明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