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解放前的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8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解放前的邮电
分类号: F632.756
页数: 2
页码: 413-414
摘要: 武宁县前清时无电讯,仅有信件投递,据旧志《驿盐》卷载: “武宁县偏辟处山陬,水陆不通,孔道初未设站船水手。雍正年间,驿马站夫亦裁革,仅设东西南北四路铺兵。嗣因东路通省会辅递公文不能迅速,奉增设健役六名。凡申详文禀及发行公文,俱定一六日期健役轮流驰送。遇紧要事件,仍专差赍投。其寻常者则铺兵传递。
关键词: 邮电业 邮电建设 武宁县

内容

我县前清时无电讯,仅有信件投递,据旧志《驿盐》卷载: “武宁县偏辟处山陬,水陆不通,孔道初未设站船水手。雍正年间,驿马站夫亦裁革,仅设东西南北四路铺兵。嗣因东路通省会辅递公文不能迅速,奉增设健役六名。凡申详文禀及发行公文,俱定一六日期健役轮流驰送。遇紧要事件,仍专差赍投。其寻常者则铺兵传递。
   “原额设递夫四名,于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九日奉行一件裁革。
   “原额设差马一匹、马夫二名,于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奉行一件裁革。
   “县市急递铺旧志在县治东正屋三间、厢房三间,邮亭外门各一座,余及铺制同,今废。
   “何家铺、炭坑铺、茅岗铺、磨崖铺,东通建昌(今永修);
   “下留铺、茅坪铺、罗溪铺、朱家山铺,南通靖安;
   “五凤山铺,烟港铺、高坪铺、斜石铺,西通宁州(今修水);
   “洞门铺、金水铺,北通兴国州(湖北阳新)。
   以上共十五铺,铺兵三十一名。每名工食银五两四钱,共计银一百六十七两四钱。 “东路由县前急递铺至何家铺计程二十里,由何家铺至炭坑铺计程二十里,由炭坑铺至茅岗铺计程二十里,由茅岗铺至磨崖铺计二十里,由磨崖铺至建昌县磨刀铺界计程十五里,共计程九十五里。 “西路由县前急递铺至五凤铺计程二十里,由五凤铺至烟港铺计程二十里,由烟港铺至高坪铺计程二十里,由高坪铺至斜石铺计程二十里,由斜石铺至义宁州石歧铺界计程十五里共计程九十五里。 “南路由县前急递铺至下留铺计程二十里,由下留铺至茅坪铺计程二十里,由茅坪铺至罗溪铺计程二十里,由罗溪铺至朱家山铺计程二十里,由朱家山至靖安黄土铺界计十五里,共计程九十五里。 “北路由县前急递铺至洞门铺计程三十里,由洞门铺至金水铺计程三十里,由金水铺至湖北兴国州田畔铺界计程三十里,共计程九十里。“东南至南昌府奉新南康府安义二县瓜源界,计程一百二十里,由县东磨崖铺递交建昌县磨刀铺转递。 “东北至九江瑞昌、德安二县王家铺界计程一百二十里,由县东路磨崖铺递交建昌县磨刀铺转递。 “西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山县九官山界计程一百四十里,由县西路斜石铺递交湖北兴国州石歧铺转递。 “西南至南昌府义宁州靖安县猫竹山界,计程一百二十里,由县东南路朱家山铺递交靖安县黄土铺转递。
   “以上诸路公文俱铺兵接递,由县典史经管稽查。” 民国时期的邮电通讯发展为邮政局、长途电信营业处、地方电信(武宁电话房)、报刊分发站四个摊子,各口的情况是: 邮政局,设在县城张家祠堂,编制十余人,归省邮政局管理。民国28年(公元1939年)2月28日,因闻讯日军已入侵永修,邮局迁至罗溪葛家,后又迁往石门的白家桥、南菰桥(今修水管辖)及银炉等处。抗战胜利后迁回县城,局址改设在土地巷内。在此期间,邮政的内勤是人工操作,外勤仍靠肩挑背驮。正常时期的邮路有三条:一条是县城一长仑一盘溪一罗溪一锦鸡坳一石门一泷溪(大阳殿)一牛皮洞一石渡一甫田一茶棋一县城,三天一班;一条是县城一潭埠一中潢一山洪一草坪一杨洲一源口一凤口一县城,二天一班;一条是县城一巾口一箬溪一桂塘一白槎,与永修的邮差(旧社会称邮政工人为“邮差”)交接信件,然后回县城。该条邮路有四个人,为每日班。武宁至修水的邮件,则由修水的邮差直接到武宁县城接交。邮差的工薪,民国25年(公元1936年),正班每月三十块银元。正班找了替班,由正班付替班十元。替班又找了再替班,则由替班付再替班六元。邮差在法律上受国家保护,每名邮差配发一件绿色背心,胸前印有“中华邮政”四字,背上印有“邮差”二字。字为黄色。凡穿有该背心者,出入任何地区均畅通无阻,可免兵役。故当时常有人为免抓壮丁,而不计酬劳甘为邮差替班者。 长途电信营业处。业务员四人,归修水电信局管理。设备简陋,一部磁石式长途电话单机,一部莫尔斯收发报机。与邮局同设在县城的张家祠堂,抗战期间亦曾几迁,抗战后,迂回张家祠堂。 地方电信。县城设有电话房,属国民党县政府管理。其设备只有一台德国产二十门的西门子台式磁石交换机,初时,只能为县城几个主要机关服务。其架线、查线、维修及话务人员一般是五、六个人。四十年代,增设罗溪、石门、箬溪、横路、甫田、辽田等六处总机,均为单线,一线接多乡,机务人员亦增加到十余人,月工资为两担谷。县城总机抗战前设在县政府内,抗战期间,随县政府迁往大田和石门楼等地,光复后,迁回县城,设在西门三爷殿。 报刊分发站。由江西报社调配两人在我县驻点。订阅报刊均通过邮包寄给收接,然后由其按订户分送,县以下订户则卷成筒状送邮局转递。
   民国时期的邮电业务较清时扩增,有信函、包裹、汇票、发行、电话、电报等项。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机构

武宁县邮政局
相关机构
长途电信营业处
相关机构
地方电信
相关机构
报刊分发站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