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利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7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利资源
分类号: TV213.4
页数: 2
页码: 340-341
摘要: 武宁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武宁县水文地质条件因受地形地貌形态的影响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岩性差异较大,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截然不同。全县大体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 县内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除温泉水外均属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矿化度低的淡水,总储量为12924万立方米。
关键词: 水利资源 水利利用

内容

本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为了综合开发利用,全县6次组织力量,对水利资源和水利现状,进行普查。首次是1956年9月至1958年2月,组织64人参加,主要是搞清现有水利设施,并按照“大跃进”的指导思想,制订全县水利建设规划;第二次是1963年6月至1964年3月,按照省人民委员会的要求,在省水利厅规划队的协助下,共组织40人(其中省规划队技工10人),以调查水利资源为主,同时制订“三五期间”水利规划;第三次是1972年9月至1973年2月,组织35人,在查清现有工程设施和效益的基础上,制订“四五期间”水利规划;第四次是1976年9月至1978年5月,全县共组织80人,对农田水利现状进行普查,并按照“大搞园田化”要求,制订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和“五五期间”水利规划(当时也称长计划、短安排);第五次是1980年元月至1981年2月,组织40人,制订“六五”规划;第六次是1981年3月至9月,组织25人参加,开展“三查三定”工作(即查工程效益,定挖潜计划;查工程安全,定保安措施;查管定情况,定管理措施与经营目标),查清现有工程情况,并编撰《武宁县水利水电建设资料汇编》和《农业区划一水利部分》。通过6次普查,比较全面地摸清全县的水利资源与开发利用情况,制订规划,为指导我县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提供依据。 全县境内山多,河多,落差大,水源足,属修水水系的修河流域和湖北富水水系的富水流域和龙港流域。境内河流直入修河和直接外流的一级支流共107条,主河道总长699.4公里,出境外流的河流有13条,长度54.8公里,流域面积213.66平方公里。其中流入靖安县(辽河流域)1条;流入修水县(修河流域)4条;流入通山县(富水流域)3条;流入阳新县(龙港流域)4条;流入瑞昌县(横港流域)1条。外县流入河流6条,流域面积77.64平方公里。其中由瑞昌流人3条;由永修县入境1条;由通山县流入2条,全境流域面积3641.82平方公里。 修河是本县的主要河流,在境内的流域长度为8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320.66平方公里,占全境流域总面积91.8%。修河的主要一级支流(控制流域面积在70平方公里以上)有13条。北岸有双溪水、花园水、伊山水、烟港水、浬溪水、船滩水等6条,以幕阜山南麓为发源地;南岸有清江水、洞口水、罗溪水、沙田水、桐林水、长墅源水、瓜源水等7条,发源于九岭山脉北麓。
   富水水系的主要支流太平河,发源于幕阜山脉的北麓,在本县流域长度22.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58.7平方公里,占全流面积的43.6%。 全县多年平均迳流深为812mm,多年迳流总量284735.92m3(不包括修河过境水),人平水量9436方,亩平水量8985方。全县河流水能蕴藏量为14.8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7.22万千瓦。截至1981年止,已开发8801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2.2%。可装机5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关门咀、龙峰、源口三个电站。 上述河流除修河外,一般具有河道狭窄、弯曲多、坡度陡、泄量小、水质清等特点,而且其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天然降水,少为地下水溢出,故属季节性河流,雨季迳流量大,常发生山洪;枯季多数河流断水或只有少许地下潜流。 根据江西省水文地质大队资料表明:我县水文地质条件因受地形地貌形态的影响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岩性差异较大,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截然不同。全县大体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 县内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除温泉水外均属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矿化度低的淡水,总储量为12924万立方米。 地表水总量284600万方,其水质正常,除煤矿、钨矿、锑矿和部分工厂的污水排泄和温泉水而污染外,多数河流水均无水质污染,不含水源性疾病菌,可供人畜生活用水。 全县有各类水域面积42.21万亩,其中柘林水面积34.22万亩,占总水域面积的81.1%。我县地热资源不够丰富,目前仅有上汤和下汤及罗溪的坪港有地下热水出露三处。温汤公社的温泉位于公社的东北方,距离约300米,温泉出露在第四系冲积层中,冲积层为一元结构的亚砂土和砂砾石层,厚度4米左右,温泉流量每秒0.454一3.162升,水温在40一45℃之间。罗溪公社的温泉位于坪港的汤里,泉水流量每秒1.832升,水温65℃,并都具有水清、透明、含有硫化氢气味,其水质类型为重碳酸硫酸根钠型,均可用于热带鱼种、植物越冬和治疗皮肤病,目前正在被人们所利用。温汤泉除供洗澡外,水产和农业部门已作为非洲鲫鱼与水浮莲等植物越冬育种的基地,卫生部门作为皮肤病人的疗养场所。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