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6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
分类号: P462.1
页数: 16
页码: 65-80
摘要: 武宁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较短,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爽,冬季阴寒。 县境内温差不大,北部山区、东北部丘陵区和西部丘陵区一带年平均气温约为16.5℃;东部丘陵区、西南部山区一带年平均气温约为16.7℃。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观测

内容

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较短,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爽,冬季阴寒。 县境内温差不大,北部山区、东北部丘陵区和西部丘陵区一带年平均气温约为16.5℃;东部丘陵区、西南部山区一带年平均气温约为16.7℃。据基层气象哨观测记载,我县南部的石门、罗溪及北部的大洞等山区,平均气温比县气象站记录偏低1一3℃,而最低气温则要偏低2一4℃。
   全年平均气温为15一17℃,年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3.5℃,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1.1℃。 因位于季风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强大寒潮的侵袭,以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温度为3.7℃。如1969年1月31日寒潮来时,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5℃。最热的月份是7一8月,平均温度为27一30℃,1971年7月31日曾出现41.1℃的高温记录。 春季回温较迟,有春寒出现。从惊蛰到春分,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比较低,一般年份日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下,最低气温可降到一2℃以下。如1969年3月5日最低气温为一2.4℃。春分以后,暖空气势力渐强,3月下旬中开始,气温显著回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平原、丘陵地区一般在3月26日;山区在3月31日至4月5日。多数年份,春分至清明期间有3一7天以上的晴好天气,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但此期间仍有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些年份,当强冷空气影响时,日平均气温可降至10℃以下,日最低气温可降到5℃以下,并伴有雨雪,出现较为严重的“春寒”,影响农业生产。 从1957年以来(下同)气象资料分析,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以上的持续天数为285一30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的总积温为130111.6℃,平均为5,204.5℃;10一20℃之间的总积温为109,680.3℃,平均为4387.2℃;10一22℃之间的总积温为104,740℃,平均为4,189.6℃。 全县的冰、雪、霜期日数不多。霜期:一般为80一126天,初霜期多出现在11月中旬初,终霜期多在3月中旬末,累年平均无霜期约240一286天,最短年206天(1962年)。雪期:一般初雪期为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初,终雪期在2月中旬末,无雪期约300天左右。冰期:一般初冰期在11月下旬,终冰期约3月上旬,全年无冰期为280天。
   全县境内降雨总量为35923毫米,年平均1,437毫米,最多降雨量为2,256毫米(1954年),最少降雨量为985.6毫米(1968年)。暴雨一般是5、6月间,1日最大雨量为194.7毫米(1954年7月18日),3日最大雨量为275.4毫米(1954年6月21日至23日1。多年平均一日最大暴雨量为110毫米,3日最大暴雨量为154.5毫米。年降水量变化很大,最多年份比最少年份要多一倍以上。且四季雨量分布也很不均匀,4一6月雨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6%;其次是7一9月,占21%;1一3月占20%;10一12月雨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 由于地形等的影响,我县东南部雨量要比中部偏多100一250毫米,且夏秋季节多地方性雷阵雨。从全年的雨量分布情况来看,一般年分均与我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相适应,如:春耕春播时期,雨量一般可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4一6月正是作物旺长需水之时,这3个月雨量都很丰沛。而冬季越冬作物一般需水不多,这时正是我县全年雨量最少的季节。若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我县降雨量的季节分布,显然是夏雨冬干,春雨较丰,秋雨较少。 我县日照充足,年平均为1,785小时,日照百分率在40%左右。以2,108小时为最多,出现在1963年;1,407小时为最少,出现在1970年。每年以第三季度日照时数最多,特别是7、8两个月,每月日照时数在235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在55%以上。第一季度的日照时数最少,尤其以2月份,日照时数在95小时以下,日照百分率在28一30%左右。 由于受地形影响,山区云雾较多,日照时数山区少于平原、丘陵。东南部山区,日照时数偏少。 年平均风速2.2米/秒,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不大,年盛行风向偏东风,但7、8两个月多偏东北风。[=此处为表格(历年各月平均气温)=][=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历年霜、雪、冰期)=][=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历年各月降水量)=][=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各月日照时数)=][=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历年风力风向)=][=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