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67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921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关键词:

内容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武宁,以地灵著称,故历代诗人名士常以一临为快。如唐之柳浑,读书柳山;宋之苏、黄,流连白石;唐张宁隐居紫鹿,存一代淳风;明盛文郁来治我县,树数朝典则。地灵则人杰,如宋之周应合,是淳祐进士,曾任实录院修撰,主编《建康志》,极受推崇;民初李烈钧,曾留学日本,为同盟会会员,在辛亥革命、反袁、护国诸役中,屡建功勋,名垂青史。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宁是革命根据地,工农大众为建立人民政权,前赴后继,作出了卓越贡献,英烈有千名以上。先烈李屏仁,背叛家庭,投身革命,曾任红军军团参谋长,长征途中虽不幸负伤牺牲,而厥功至伟。解放三:十多年来,人民当家作主,与全国人民忧乐与共,休戚相关。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反越自卫,改造自然,不断取得胜利。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生产日益发展,面貌大为改变,使武宁更加可爱。 流览旧志,大抵歌皇恩,颂官德,重诗文,轻经济。此次新修县志,力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由于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编委、编辑经常研究,各部门与学者大力襄助,因而能广蒐资料,明其轻重;略古详今,存真求实,以纵为纲,以事为目,分门别类,各有所归。凡旧志序跋和卷首韵语,作白话意译;重要史料,照旧志附录;至于当代有关政策文件,择要选摘,俾为后人多留参考资料。唯因编纂水平有限,常力与愿违,虽志稿屡更,仍难尽善,现以1981年为断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民事业蓬勃发展,鹏程万里,宏图大展者,固有望于后贤,亦有待于后志。今谨略述数语,以冠卷首,是为序。
   武宁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