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55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私塾
分类号: G629.299
页数: 2
页码: 563-564
摘要: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后,私学大盛。汉代以后私塾成为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早以前湖口就有私塾,至民国年间,乃遍布城乡,较长时间徘徊在200所左右,就学人数约在2100~2300之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湖口县政府为推行“国民教育”,颁令“取缔私塾”,规定“在国民学校两华里以内,不准设立私塾。两华里以外准予设立,但必须由保长负责呈报,经乡公所转呈县政府核发许可证”。
关键词: 湖口县 私塾

内容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后,私学大盛。汉代以后私塾成为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早以前湖口就有私塾,至民国年间,乃遍布城乡,较长时间徘徊在200所左右,就学人数约在2100~2300之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湖口县政府为推行“国民教育”,颁令“取缔私塾”,规定“在国民学校两华里以内,不准设立私塾。两华里以外准予设立,但必须由保长负责呈报,经乡公所转呈县政府核发许可证”。有些地方儿童到国民学校就读虽然没有两华里,但由于家长对国民学校的不信任和乡间羊肠小道不便行走,私塾还是取缔不了,故向县政府“报请私塾登记者尚属寥寥”。民国三十六年,县政府采取强硬的态度,除“重申前令”,责令乡长、保长切实照办外,还提出新的警告:“如有未经登记,擅自开办私塾,一经察觉,即唯塾东是问,决不宽贷”。因此,有些私塾被迫并入附近的国民学校,有些被强行取缔,有些报请登记,教国定教科书,称之为“改良私塾”。至民国三十七年,全县私塾减少到59所,学生687人。1949年建国前后,私塾几乎濒于绝迹。
  湖口私塾主要有经馆、蒙馆两种,经蒙合一的只有极少数。经馆一般每个乡只有一两所,多则三、四所,而蒙馆则保保都有,有些大村庄也没。在教学内容上,经馆主要是教《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东莱博议》、《纲鉴》、《唐诗三百首》等,教经馆的先生是乡宏儒硕彦,著名的有王祜周、蔡少卿、邹云樵、刘伯煊、周云纲、沈效纲、段乾庄、喻筱琴、董德吾、周潜安、酆少烦、徐幼安、杨星阁、张百川、杨醒亚等。蒙馆主要是教学生读书识字和习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杂字》、《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经馆和蒙馆都实行个别教学。经馆重视学生自学和先生讲解,对学生作文要求很严,多数先生要求学生写文言文,并在作文后面附诗数首,或填词答对,先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蒙馆先生一般只教学生识字,不作讲解,但都很重视学生写字、抄书和背诵。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祜周
相关人物
蔡少卿
相关人物
邹云樵
相关人物
刘伯煊
相关人物
周云纲
相关人物
沈效纲
相关人物
段乾庄
相关人物
喻筱琴
相关人物
董德吾
相关人物
周潜安
相关人物
酆少烦
相关人物
徐幼安
相关人物
杨星阁
相关人物
张百川
相关人物
杨醒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