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3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桥梁
分类号: F503
页数: 4
页码: 249-252
摘要: 据古县志载,全县共有桥梁103座,分布在上乡23座,中乡43座,下乡37座。现在有的已改建公路桥,有的倒塌,有的仍为便道桥。公路桥现在景湖公路湖口段有3座,在县乡公路上有28座。苏官桥在县南5公里,老苏官渡处,明景泰三年建,天顺五年修。清嘉庆十八年重修,同治五年再重修,光绪十一年又重修。曹均桥在县南12.5公里,景湖公路修建后为公路桥。1962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29.1米。大文桥在县南15公里,宋淳熙间建,清顺治十三年重修。原称文桥,为石条桥。1964年11月改为钢筋水泥桥,长26.7米,为景湖公路桥。西洋桥在县南25公里,为景湖公路桥。彭湖公路通车后为木质桥。黄家桥在县西南20公里。能济桥旧称黄荆港桥,在县东15公里,嘉庆二十一年建。
关键词: 交通业 陆路交通 桥梁

内容

据古县志载,全县共有桥梁103座,分布在上乡23座,中乡43座,下乡37座。现在有的已改建公路桥,有的倒塌,有的仍为便道桥。公路桥现在景湖公路湖口段有3座,在县乡公路上有28座。其中主要有:
  苏官桥在县南5公里,老苏官渡处,明景泰三年(1452)建,天顺五年(1461)修。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同治五年(1866)再重修,光绪十一年(1885)又重修。景湖公路通车后改为木质公路桥,1979年改为石拱水泥桥面。光绪年间湖口举人张宿煌有《重建苏官渡桥碑记》,其中说:“今上壬午八年夏五月,大雨水,桥圯于蛟,水越堤上行,冲缺口三四处。盖自桥之建,将五百年所未见,未闻之异也。水既平,行旅伥伥,欲度无梁,公(指丁义方)心忧之,谋及同官,谋及邑人,爰卜吉以蒇事焉。夫人之情易与享成,难与虑始,天F事大抵然也。……若夫春夏之交,南风飒飒,从大姑山来;新涨余波,自彭蠡卜^灌。而此横而带者为虹,腰崭而高者为雁齿。孔固孔安,民未病涉。……”
   曹均桥在县南12.5公里,景湖公路修建后为公路桥。1962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29.1米。
  大文桥在县南15公里,宋淳熙间建,清顺治十三年(1656)重修。原称文桥,为石条桥。1964年11月改为钢筋水泥桥,长26.7米,为景湖公路桥。
   西洋桥在县南25公里,为景湖公路桥。1969年建,石拱水泥面,长9米。
   四官桥在县北12.5公里。明万历间建,天启中改为石桥。彭湖公路通车后为木质桥。1971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28.5米。
   史家桥在县北13.5公里。1971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18.8米,为彭湖公路桥。
   流泗桥原称下流澌桥,在县东15公里,1959年改为钢筋水泥桥,为彭湖公路桥。
  江桥原称江家桥,在县南12.5公里。明初江仲和置木板,万历年间砌石礅,崇启年间架石梁,清顺治年间捐修两次,嘉庆年间又重修。1952年重建此桥,改为麻石桥墩,杉木面结构,是本县第一座半永久性桥梁。1974年改钢筋水泥桥,长30米。为县城通流芳、屏峰公路桥。
   朱峦桥在县南17.5公里。清嘉庆年间重修。1964年改钢筋水泥桥,长15米,为通往流芳的公路桥。
   黄家桥在县西南20公里。明嘉靖年间御使张科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黄俊友捐修石脚。1968年改为石拱水泥桥。为通舜德屏峰公路桥。
  红卫桥旧称门港桥,始建无考,日军入侵时在其上头修新下桥,通张青公路。此桥仅行人。口军投降时炸毁,“文革”中将此桥改为公路桥,通张青,钢筋水泥结构。
  九板桥在县东10公里,原为石梁桥,有石梁9条,故名。“文革”中改为石拱水泥桥,是通张青公路桥。黄涧桥在县南15公里,古为彭泽太平关至都昌徐家埠通道,有路啤。“文革”中重修加固,为通傅垅公路桥。
   便道桥主要有:
   流芳市桥原名刘家市桥,在流芳市南,古为石梁桥,现改为钢筋水泥结构。
   上流澌桥在县南17.5公里(县内流澌桥有三,以乡别之,有上、中、下之分)。
   彭信桥在穆家垮南。
   哲桥在县南20公里,明代始建,今属城山乡境内。
   葛家桥在县南9公里,马影乡境内。原为石梁,“文革”中改钢筋水泥结构,通行政村间汽车。
  劳渡桥在县南5公里,清顺治年间砌石墩,康熙年间架石梁;乾隆二年(1755)建石孔五,五十三年徐步升等倡修,后圯。嘉庆年间又修复,同治五年(1866)再修,现在涸水季节仍可行人。
   道观桥在县东9公里,马影乡境内,元至正年间始建,明御史张道建石桥,顺治年间又捐修,同治八年重修,“文革”中加固桥梁,可通汽车。
   大池桥在白洋湖中,乾隆年间建石桥,同治三年补填岸路,重建石梁。此桥长3里,49孔,民国二年(1913)又重修,今废。其遗址可见。
   坝桥县南12.5公里,明景泰年间建,弘治年间重修。桥西水口石潭上镌“胡关口上”四字,并有人马脚迹。
   中流澌桥一名三学寺桥,清康熙十年建,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嘉庆十年又重修。
   马影桥在县东12.5公里,马影乡境内,明正德年间建,万历年间张科重修。
  四还桥在马影桥东,亦张科建,嘉庆十九年重修。在两桥间有思源石坝,因马影桥水由花尖山发源,四还桥为龙潭山发源,以石坝为分水岭。
   永济桥在四还桥西,张科建,嘉庆十九年重修。
   百顺桥在永济桥以西约1公里,张科建。
   火贯桥在县南6公里,马影乡走马大队境内。
   慈济桥俗名虾蟆桥,在牛脚湖内,旁有虾蟆石,雍正年间建石桥,水涸可行人。
   荣阳桥县东,苍前潘门前。
   邹元桥在史家桥上半公里。
   李师桥在李师垅下。
   王澌文桥在王澌文村下首,古通石涧铺。
   能济桥旧称黄荆港桥,在县东15公里,嘉庆二十一年建。[=此处为表格(1988年湖口县桥梁情况统计表)=][=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苏官桥
相关地名
大文桥
相关地名
西洋桥
相关地名
四官桥
相关地名
史家桥
相关地名
朱峦桥
相关地名
黄家桥
相关地名
红卫桥
相关地名
九板桥
相关地名
黄涧桥
相关地名
流芳市桥
相关地名
上流澌桥
相关地名
彭信桥
相关地名
哲桥
相关地名
葛家桥
相关地名
劳渡桥
相关地名
道观桥
相关地名
大池桥
相关地名
坝桥
相关地名
中流澌桥
相关地名
四还桥
相关地名
永济桥
相关地名
百顺桥
相关地名
火贯桥
相关地名
慈济桥
相关地名
荣阳桥
相关地名
邹元桥
相关地名
李师桥
相关地名
王澌文桥
相关地名
能济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