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灭螺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5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灭螺成果
分类号: R18
页数: 1
摘要: 有螺单位全县25个疫区公社(场),至1979年,即有22个公社(场)基本消灭钉螺,周溪、南峰、苏山3个公社螺情也显著减轻。1958年,全县疫区螺点275个,1978年减少到131个,1979年67个,1987年64个。1 965年,钉螺密度每平方尺最高84只,平均0. 76只;解剖钉螺567只,阳性7只,阳性率1. 23%。1987年略有回升,钉螺密度每平方尺最高34只,平均0.04只;解剖钉螺1 84只,阳性1只,阳性率0.51%。
关键词: 疫情管理 灭螺成果

内容

有螺单位全县25个疫区公社(场),至1979年,即有22个公社(场)基本消灭钉螺,周溪、南峰、苏山3个公社螺情也显著减轻。1958年,全县疫区螺点275个,1978年减少到131个,1979年67个,1987年64个。 钉螺密度 1958年,钉螺密度每平方尺最高145只,平均3.58只;解剖钉螺482只,阳性10只,阳性率2.07%。1 965年,钉螺密度每平方尺最高84只,平均0. 76只;解剖钉螺567只,阳性7只,阳性率1. 23%。1980年,钉螺密度每平方尺最高20只,平均0. 09只;解剖钉螺1050只,阳性4只,阳性率0. 38%。1987年略有回升,钉螺密度每平方尺最高34只,平均0.04只;解剖钉螺1 84只,阳性1只,阳性率0.51%。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