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4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疫病防治
分类号: R1
页数: 3
摘要: 民国1 9年春,全县霍乱流行。徐埠乡袁赛村300余口,未及一月死亡80多人,1农户家7口死剩1人;刘轰里同时发病,40天死去200余人。民国37年,县内再次鼠疫流行,仍未能有效防治。头癣病为都昌主要流行病之一。县成立防治流脑办公室,县长亲自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疫区防治。麻疹县内年年发生,过去无特殊预防办法,病死率为0.84%。共发病266例,都昌镇为1 43例,占50%以上。县防疫站得悉疫情,即派出医务人员到疫区检疫、治病,及时将其扑灭。因目前治癌尚无良方,这些确诊的病人中,在医院好转的出院后均先后死亡。县人民医院近3年收治肺结核病人729例,治愈17.1%,好转率为80. 92%,死亡率仅占1.98%。
关键词: 医药卫生 疫病防治

内容

民国1 9年(1 930年)春,全县霍乱流行。徐埠乡袁赛村300余口,未及一月死亡80多人,1农户家7口死剩1人;刘轰里同时发病,40天死去200余人。
  民国30年秋,周溪乡石板厅、新屋、楼下3个罗姓村庄:天花、疟疾与霍乱同时发生,疫情蔓延快而凶,有的早晨发病过午就死,有的半夜染病天亮即亡,死者过半,其状甚惨。患者除了求神拜佛就是等死。民国37年,县内再次鼠疫流行,仍未能有效防治。
  建国后至1956年,县防疫部门连年进行霍乱预防,注射霍乱苗74703人份,疫情得到控制。1962年起,继续注射霍乱苗,至1982年停注,此病在县内灭迹。
  头癣病为都昌主要流行病之一。1971年九江地区卫生局组织医疗队在双桥乡试点,边查病边治疗。至1980年,全县共查出头癣病20795-例,根据试点摸索的经验,用小剂量灰黄霉素内服,加“六六六”油膏外擦等方法全部治愈。同年1 0月31日经九江地区防疫站验收,全县彻底消灭头癣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为都昌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传染病之一。1965年全县28个公社发生流脑,发病率由上年的10万分之0. 39上升到10万分之11.33。县成立防治流脑办公室,县长亲自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疫区防治。1 967年流腩再次大面积发生,全县29个公社293个大队的3886人发病,发病率为总人口的1 0万分之97.8,为历年之高峰。为及时防治,县级医疗单位与乡(镇)医院配合,抽调1622名医务人员划片包干防治,使疫情得到控制,这次全县死亡1 90人,占发病的4.89%。
  麻疹县内年年发生,过去无特殊预防办法,病死率为0.84%。1 953年4月麻疹大流行,全县发病8000例,周溪乡最严重,发病5552人,死亡271人;转入三汊港乡,发病1480人,死亡40人;至大沙、北山等乡后被控制。此病仍未根治。
  “肿痛病” 1972年7月至1 0月,周溪、万户、都昌镇3个地区突然爆发此病,患者只知身上肿痛,不知因何而致,故称其为“肿痛病”。共发病266例,都昌镇为1 43例,占50%以上。九江市人民医院、1 71医院和地区防疫站派出医务人员,一边治疗病人,一边调查研究,确认病源是“松毛虫毒侵入人的骨关节”,其影响人体活动,危害极大。县财政为此拨出专款为病人免费治疗,266人中,治愈260人,有6人终身残废。
  副霍乱类似霍乱,简称02号病。1 978年至1 980年发牛1 4例,治愈12例,死亡2例。最早为芗溪乡1船民从新建县传染得病,旋周溪1船民在卜海发病。县防疫站得悉疫情,即派出医务人员到疫区检疫、治病,及时将其扑灭。
  麻疯病传入都昌时间无考。抗日战争时期,都昌镇矶山中堡村有一麻疯坊,住数名病人,远离村庄,每日茶、饭由家人送至,倒于盆桶内,由病人以专用碗盛食,状如猪狗求食,十分悲惨。时,大树、西源、周溪等地为患区。建国后,该病仍在都昌镇、和合、沙岭、西源、周溪、大沙等地发现。
  1969年,九江地区皮肤病防治所在都昌建立,负责全地区皮肤病的治疗及麻疯病的·防治。麻疯病人住院,户口与粮油关系均转到该所康复村,伙食每月由政府补贴1 2元,另拨水田、旱地、农机具、耕牛由病人牛产自救。1 970年至1986年,皮防所共治疗麻疯病135人,其中都昌患者33人。1 987年后尚有6人在继续治疗。
  性病建国前,梅毒、淋病等性病患者较多。至1959年,仍发现444例。各级医疗单位对性病遗留患者边查边治,加上社会风气好转,1960年至1988年未再发现性病患者。1989年,又发现5例淋病患者。
  甲状腺肿大 1982年6月,县防疫站对甲状腺病进行普查,8934人中,发现甲状腺肿大患者764人,患病率为8.55%。1 986年8月中旬,第二次普查385351人,检查率67. 4%,查出甲状腺病人131人,患病率0. 034%;甲状腺肿大的183人,肿大率1. 23%。对这些发现的病人立即用碘油丸治疗,同时对大港、盐田2个甲状腺病高发区全面供应含碘食用盐。
  癌症县内恶性肿瘤中以胃、食道、肝、肺4种癌病为多,皮肤、子宫、血(白血病)、淋巴等癌病次之。1 975年省、县共拨出3万元经费,由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省工业卫生研究所、九江市人民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和县人民医院抽调1 2名医生组成肝癌普查小组,先后在大沙、和合2地检查35712人,查出肝癌7人。政府对其免费治疗,但2年后均先后死亡。
  1980年起的9年中,县人民医院收治食道癌病人122例,其中近期好转5例,死亡3例;胃癌392例,好转75例,死亡1 0例;肝癌245例,死亡5例;肺癌92例,死亡6例;乳腺癌24例,好转1 2例;白血病1 00例,死亡9例;其它癌病1212例,好转1 20例,死亡52例。因目前治癌尚无良方,这些确诊的病人中,在医院好转的出院后均先后死亡。
  结核病俗称痨病。都昌为高发区。民国37年上半年,县卫生院收治的肺结核病人死亡达1 56例,占半年总死亡数的17. 2%。据在和合乡双峰地区调查,总发病占当地人口的4. 46%,居全县同类地区之首。
  1955年后,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儿童普遍施行卡介苗接种,隔离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控制了该病大面积的传染。近几年,对早中期病人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患者施行肺切除术,病人死亡率明显减少。县人民医院近3年收治肺结核病人729例,治愈17.1%,好转率为80. 92%,死亡率仅占1.98%。
  [=此处为表格(都昌县若干年份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