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都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520020210007459 |
颗粒名称: | 第六节 教学设施 |
分类号: | G46 |
页数: | 2 |
摘要: | 清末及民国,都昌城乡校舍,除县城少数官立学校,多以祠堂、庙宇和私宅改造使用,低矮简陋,光线阴暗。建国初,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沿用1日舍,逐年拨款修建拆建。至60年代末,学校蓬勃发展,各地依靠集体力量,因陋就简,建了一批“干打垒”校舍。后因年久失修,至80年代初,中小学校校舍危房率达70%。1 984年起,贯彻“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方针,采取群众集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办法,开辟了13条集资渠道,数次掀起改造中小学危房高潮。至1989年底,全县集资达895.8万元,国家补助2455万元,改造危房19.5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32. 18万平方米,危房率下降到5. 34%。卫生设备从清末到民国,都昌学堂、学校均无卫生设备。 |
关键词: | 教育行政 教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