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4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46
页数: 2
摘要: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学堂,都昌传统的个别教学制始受冲击,逐步改革为课堂班级教学制。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较大程度地维持着旧习。1958年始,为普及小学,都昌从实际出发,采用两部制教学、复式教学、半日制教学、早晚教学、巡回教学等多种形式推广群众办学。至1976年后,正常教学秩序逐步恢复。1985年,都昌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首创“三级办学,分级管理”新体制,即县管完全中学、县城小学;乡管初中、中心完小;村管高小点,使各校政治思想工作、教学质量、经费、师资等,都一一落到实处。为此,都昌出席了,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受到了大会表彰。
关键词: 教育行政 教育管理

内容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都昌传统的个别教学制始受冲击,逐步改革为课堂班级教学制。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较大程度地维持着旧习。
  建国后,贯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对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系列重大改革。1951年,推行苏教学体系。1958年始,为普及小学,都昌从实际出发,采用两部制教学、复式教学、半日制教学、早晚教学、巡回教学等多种形式推广群众办学。1963年后,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纠正和克服了,忽视教学质量的一些错误做法,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以教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和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等正确原则和方针受到批判。在“斗批改”的口号下,1969年各中、小学强调走“五七”道路,办一塘(养鱼池)二图(中国、世界地图)三场(农场、林场、畜牧场)四室(阶级斗争展览室、科学实验室、形势教育展览室、图书室),提倡“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拜工农为师,实行校队(厂)挂钩,使学校秩序一片混乱。至1976年后,正常教学秩序逐步恢复。1985年,都昌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首创“三级办学,分级管理”新体制,即县管完全中学、县城小学;乡管初中、中心完小;村管高小点,使各校政治思想工作、教学质量、经费、师资等,都一一落到实处。为此,都昌出席了,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受到了大会表彰。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