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43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
页数: 5
摘要: 1970年起,县林业局先后派出10多名技术人员,主持对全县面积较大的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他们遵循森林演替规律,针对不同林相,采取“封山、抚育、改造、补植补播”等营林措施,使林相杂乱、疏密不均、生长缓慢、蓄积量低的次生林生长量成倍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与人工造林相比,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至1985年底,残次林改造总面积占全县山林总面积的49. 4%,其中】985年增加林木蓄积量14. 05万立方米,柴薪99. 16万担,价值1706.9万元。1985年,该项成果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推广二等奖。县科技组2次举办沼气技术训练班,具体实践挖池、建池,验水、验气、用气、管理等一系列操作技术,并研究提高池子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科技工作 科技成果

内容

1970年起,县林业局先后派出10多名技术人员,主持对全县面积较大的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他们遵循森林演替规律,针对不同林相,采取“封山、抚育、改造、补植补播”等营林措施,使林相杂乱、疏密不均、生长缓慢、蓄积量低的次生林生长量成倍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与人工造林相比,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至1985年底,残次林改造总面积占全县山林总面积的49. 4%,其中】985年增加林木蓄积量14. 05万立方米,柴薪99. 16万担,价值1706.9万元。1985年,该项成果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推广二等奖。
  沼气建设 1974年7月,县沼气推广领导小组成立,县科技组派出工作组赴南峰公社设点示范。同年1 0月,南峰公社南峰大队第二十生产队用人畜粪、稻棉杆做原料试办沼气成功,全队22户建池1 8个,利用沼气照明、做饭的1 4户,为全面推广沼气作出示范。县科技组2次举办沼气技术训练班,具体实践挖池、建池,验水、验气、用气、管理等一系列操作技术,并研究提高池子质量的措施。1980年,建成新妙、东风沼气电站各1座。1984年,全县77%的乡(镇、场)设点建池,共建池340个,其中南峰乡1 21个。1 987年,建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720个,总容量4480立方米。为全县节煤、节电,为农村提供肥料等起到一定作用。
  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牛种技术1978年,县畜牧站在杨世和主持下,开始种牛改良工作。运用冷冻精液技术,引进印度摩拉水种公牛与本地滨湖水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并采用辛地红、西门塔尔、夏络东、海伏特等黄公牛精液与本地黄母牛进行人工配种,培育出杂交役奶、役肉兼用牛种,改良了本地单纯役用的矮个子牛种。1981年,此项成果获九江地区行署科技成果二等奖。
  推广“徐州142”实现一县一种 1979年,鉴于县内棉花单产过低,县种子站开始引进棉花新品种——“徐州142”。通过试验,示范种植,证明该品种适应丘陵红壤地带种植,随之在全县推广种植,到1982年,全县棉花面积扩大到10.8万亩,丘陵红壤植棉首次亩产突破百斤关,总产皮棉达到10.8万担,实现了1县1种。1982年,该项成果获省农业厅科技推广三等奖。
  绿茶半机械初制机具试制与推广 1 979年,县经作站与鸣山、苏山农机厂合作,制成全套手摇茶叶初制机具,包括杀青机、揉捻机、炒胚机、再干机。全套设备500元成本费,比手工加工茶叶提高工效5-6倍,安装简便,制茶品质好,劳动强度轻。经九江地区茶叶学会鉴定,认为适合社队茶场推广。至1980年底,全县推广38套,实现小茶场加工半机械化,同时湖口、彭泽、武宁亦引进10余部。该成果在1981年获九江行署科技成果四等奖。
  长江中下游地区油稻稻三熟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县粮油技术推广站在中国油料科研所统一技术要求下,探索适合本地区油稻稻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甘兰型良种,搞好育苗移栽,争秋发,攻冬发,促春发,三发齐进,夺取高产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化民公社潭湖大队按技术要求通过2年示范,产量大幅度上升,全大队菜籽总产由1980年的9.3吨,增加到1982年的86.5吨,亩产由1980年的23.5公斤上升到1982年的86.2公斤;水稻总产由1980年的1170吨增加到1982年的1750吨,增长49. 6%,对全县油菜栽培技术的改进有较大的影响力。全县油菜亩产由1980年的28.5公斤上升到1 982年的56公斤,增长96. 5%;总产由1980年的4307.4吨增加到1982年的7121.1吨,增长54%。近十年来,全县积极推广化民公社谭湖大队的油稻稻三熟高产经验,产量节节上升。1989年,全县油菜播种面积扩大到28. 95万亩。该项成果于198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 985年获国家科委技术改进三等奖。
  多宝沙山综合治理及其效益的研究1980年,县水土保持站在多宝沙山开展综合治理。通过考察、研究和小区试验,摸清了沙山的地理、气候、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情况;从鄱阳湖形成的地质年代变迁,赣、抚、信、饶、修5水水土流失的原因,江湖水进入鄱阳湖后水体变化,以及风力侵蚀和变迁等4方面,综合分析了沙山形成的原因,沙山流沙危害方式、程度及风沙侵蚀的规律。在7年多的时间里,治理沙面2.5万亩,占总面积的81.7%,其中封山育林(草)15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0.6万亩,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73%。该项成果具有省内先进水平,为滨湖沙丘利用积累了经验。1989年获九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区划 1981年9月,县农业区划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组成农作、畜牧、林业、水电、土肥、水产、气象、农经、能源、农机、社队企业11个专业组和1个综合组,抽调200余名科技人员,进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制定农业区划。1983年,经省农业区划委员会评审,认定都昌县农业综合区划报告符合全国农业区划提出的要求,验收合格,授予优秀成果二等奖。综合农业区划对农业资源调查客观,综合性强。提出了“保证粮、棉持续稳定增产,积极开展以水产为重点的多种经营,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逐步实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农业发展方向。近十年来的农业开发,如林业基地、水产基地、粮棉油基地与陶瓷基地建设,在前期论证中,大都依据区划资料进行规划。
  大豆良种“矮脚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1982年,县农科所、种子公司引进大豆良种“矮脚早”,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以苗期亩施5公斤尿素、15公斤钙镁磷,开花期施7、5公斤尿素的产量最高,比传统栽培方法增产83. 4%。从1984年起,县粮油站在春桥朝阳村,大面积推广“矮脚早”大豆良种和高产栽培方法成功。至1986年推广3.12万亩,增产大豆2740吨,增加纯收入258.4万元,亩增纯收入32.5元,全县基本普及该项高产栽培技术。1989年,该成果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推广三等奖。
  赣北“六白”猪杂交组合对比试验赣北“六白”猪又称都昌小型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但其体型矮小,日增重偏低。1986年,县科委将改良“六白”猪的科研项目下达县家畜品种改良站。试验以“六白”猪为母本,杜洛克、大约克为父本,分杜(洛克)都、大(约克)都、都都3组,以二元杂交方式进行。半年后,试验在瘦肉型肥育技术饲养条件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肥育期平均日增重杜都组496克,大都组492克,比都都组的293克分别提高69.28%和67. 92%;胴体瘦肉率杜都组52. 86%,大都组52. 1%,都都组46.7%;同时每公斤增重饲料费用,杜都、大都组分别比都都组节约39. 08%和31. 93%,且肉质良好。此项成果各项重要指标达到省内同类先进水平。1987年至1988年在全县推广,生猪出栏率1988年比1986年提高16. 67%,养猪商品产值由1986年的1839.5万元提高到1988年的3981万元,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198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 989年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第二节工业科技成果 220KW (300HP)长江监督艇 1982年6月,根据交通部计划安排设计施工。总体设计由交通部武汉物管处高级工程师崔登泰主持,都昌造船厂技术科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分部设计及组织施工,未及半年即制造成功。经交通部内部船舶监测中心测试,认为该艇稳性、适航性、航速、油耗、振动、噪音、轴系功率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为国内先进水平。由于其造型美观、性能良好、操纵灵活、维修费用少,已成批建造,成为我国内河先进的工作船舶。1 984年,该艇获交通部优秀船型设计奖。1985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7年评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同时获交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8年获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由县造船厂工程技术人员主持制造的279KW (380HP)长江公安艇,亦于1987年6月获得成功。该艇体型小、马力大、速度快,提高了我国长江水上公安国际能力。1 987年评为省优新产品,获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耐热不锈钢烤花窑具 1983年由县五金机械厂试制,1986年获得成功。该产品首创稀土钢应用于陶瓷烤花,在使用过程中,达到了在1050℃的高温条件下不氧化起皮的要求,使烤花后的陶瓷产品合格率由78%提高到95%,一级率由68%提高到88%;同时在高温中能吸铅元素,使出口瓷降低了含铅量,提高了出口瓷的竞争力。该产品(每条窑具75套)年创社会效益近20万元。已发展了70多家用户,近百条炉窑。1988年还推广到搪瓷行业。1986年,先后获省、市新产品证书,1989年被评为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混合柴油 1985年8月由都昌能源研究所工程师詹小玲研制,至1987年底发明成功。该发明用低碳醇和农林煤或油田、石化的副产品,选用初餾点190。以上,干餾点350。以下的可燃有机液体物质,加入各种必要的添加剂混合而成。其特点是动力大,起动性好,燃烧完全,排烟优于天然柴油,尾气排放污染小,噪音低。同时原料来源广泛,为综合利用农林煤和石化副产品,解决能源贫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产品经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检测,各项指标符合GB252-81《轻柴油》——35号标准;其技术为世界首创。该发明经江西省教委、广西河池地区科委、经委鉴定。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专利证书。1987年被授予省优秀新产品奖,1988年获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奖,詹小玲获中国发明协会铜牌。
  人造珍珠核 1985年由周溪钮扣厂试制成功。它是以优质淡水贝壳为原料,经采用合理的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颗粒珠子,规格有直径4mm至10mm的圆型、方型等多种,为省内首创。其珠核整圆研磨与珠子漂白抛光的2项工艺优于国内厂家,使珠子光滑圆润、晶莹如玉。1987年被列入九江市新产品试制计划。人造珍珠核属人工养珠的半成品,养成后可作为高级工艺装饰品和珍贵药用材料,价格昂贵,出口创汇率高,目前销售到深圳、广西、湖北、江苏、安徽等地。1 987年12月获九江市新产品证书,1988年3月获省轻工业厅优秀新产品奖。
  TCG- 270型陶瓷阳模链式干燥机陶瓷链式干燥机是县陶瓷机械厂研制成果,为当家产品,1981年获县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3月,又在原基础上加以改进.至1989年的4年时间内,试制成功率达100%。1989年获九江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该机设计合理,外型美观,运转平稳。其采用链传动,由链条带动吊篮运载泥坯作定向均匀运行,同时采用多层不对孔风盒均匀送风,小气流喷射干燥,热耗小,干燥时间短,坯体变形小,产品一级率可由45-50%提高到75%。1989年4月,景德镇市科委组织鉴定,认定该产品适合高档瓷生产,填补了省内陶瓷生产的l项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景德镇市宇宙瓷厂以该产品为主体的阳模滚压成型生产线已被省陶瓷公司定为重点推广项目。
  小型酿酒成套设备该成果由县饮料设备制造厂在1987年1月至7月完成。其关键技术在于先进的过滤发酵装置、多层毛细直管冷凝器的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采用该设备生产,出酒率较其它酿酒设备提高1. 8%。既适用粮食酿酒,又可用于果汁酒的生产。该成果通过九江市二轻局鉴定,已被省内外41家酿酒厂采用。1987年获省新产品证书,并被省轻工业厅评为1987年轻工业优秀新产品。
  第三节卫生科技成果肾病治疗 1964年,县人民医院开始肾病疗治的研究,并于1978年组建了肾病房,设立专门病床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等肾病患者。1986年,九江市卫生局拨出3000元专款用于该项医疗研究。该院肾病组在主治医师吴景芳主持下,经多年临床研究,总结出“二联”、“三联”、“四联”等药物(主要为去纤维蛋白酶、地塞米松、氮芥、肝素、尿激酶、潘生丁等药物的择用)疗治不同的肾病患者(其中多用“三联”、“四联”方法);运用去纤维蛋白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慢性肾衰,较国际通用腹透、血透、肾移植的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病人痛苦轻,疗效满意;治疗慢性肾炎与肾病综合症的有效率达94. 3%,治愈率为87. 6%,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缓解率达84. 6%。至1989年,收治全国各地肾病患者达千余例。
  四结合治疗胆石症 1987年起,县中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病的临床实验,其采用内服中药,外用磁疗,耳穴贴籽,配以饮疗(如食猪脚)的4结合方法治疗胆道结石,有效率达96%。1988年4月,设立专门结石医院,收治病人。九江市卫生局也下拨万元科研费用。是年8个月中,住院395人,出院的363人中,治愈、2 02人,为出院总数的55. 7%,好转率为42. 9%,未愈占1.4%,总排石率为98. 6%。其后2年,外地求医者增多,并有港澳地区病人住治。改变了以往病人只出不进的状况。
  [=此处为表格(1981--1989年都昌县获市以上奖励科技成果)=] 说明:在前第一、,二节中记述的成果未列入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