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技术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41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技术监督
分类号: D035-0
页数: 3
摘要: 民国初期,县内在用度器主要有木工用5尺(木制)、曲尺(木制)、角尺,1尺即常用尺等。是时,l尺相当于13桥算盘的长度。其换算均为10进制,尺为主单位。民国20年,改制,推行公制(米制)、市制,以公尺、市尺为主单位,但收益不大。以毫、厘、分、尺、丈、引为主单位。至1989年,县内在用度器增有卷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其换算为4眼1升,10升为1斗,2.5斗为l斛,4斛为1提。液体称量以市斤为单位,多用竹制或金属制量提称量,量提分l两、2两、2.5两、5两、1市斤5种规格。每年还定期或不定期对在用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不合格的予以销毁,并处以罚款。988年,查处短斤少两案件163起,收缴不合格衡器460件,量器351件。
关键词: 行政管理 市场管理

内容

民国初期,县内在用度器主要有木工用5尺(木制)、曲尺(木制)、角尺(牛角、竹、木制),1尺(铜、钢、木、竹制)即常用尺等。是时,l尺相当于13桥算盘的长度。其换算均为10进制,尺为主单位。民国20年(1 931年),改制,推行公制(米制)、市制,以公尺、市尺为主单位,但收益不大。1959年又改制。以毫、厘、分、尺、丈、引为主单位。1 984年市制一律改公制国际单位。至1989年,县内在用度器增有卷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量县内在用量器主要有角升(木制)、斛桶(木制)、升筒(竹、木制)、斗(竹、木制)、眼(竹制)、量筒等。其换算为4眼1升,10升为1斗,2.5斗为l斛,4斛为1提。1斗容积相当于15市斤大米所占体积。实行公制后,体积则以立方米为主单位,容积则以公升为主单位,其换算均为1000进制,也有撮(毫升)、匀(厘升)、合(分升)、斗(10升)、石(10斗)等。液体称量以市斤为单位,多用竹制或金属制量提称量,量提分l两、2两、2.5两、5两、1市斤5种规格。
  衡建国前县内有全麻钮木杆秤(市场交易常用衡器,有托盘称、钩称之分),戥(铜制,用于称中药及其他贵重物品)。民国20年提倡市制改公制,但收益不大。1 959年6月26日始,将1 6两全麻钮木杆秤改为用灵敏度高的刀口代替麻钮的10两化秤。为适应行业特点,防止错乱,中药配方用的16两戥沿用至1984年。1984年始将秆秤的不定量铊改为铊重为其秤所测最大允许重量5%的定铊。同时将市制改为公制,已在用的市制衡器沿用至1990年。1985年始,中药配方计量实行国际标准(千克、克)。至1989年,县内在用衡器有杆秤,盘秤、地磅、台秤、戥、天平、弹簧秤等。
  第二节标准计量管理计量管理建国前,县内无专门计量管理机构,只是偶尔派人检定收费。在用衡器一般由徐埠长垄余村修造,度、量器通常由用户自制。度量衡器量值混乱,一些不法商人和地主、富农利用量值混乱对劳动人民巧取豪夺。 建国初,县科委配备专职计量管理员。
  1974年县成立计量站,且在有关部门配备了专(兼)职计量监督员,同时在集市场所设有复度、量、衡处,利用顾客协助监督。每年还定期或不定期对在用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不合格的予以销毁,并处以罚款。计量器修造行业营业,需办特种行业营业执照。修造的计量器具须由计量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销售。外地来县修造计量器具者,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营业。
  1984年,计量管理部门对县百货公司购进的一批直尺进行检定,销毁不合格直尺100根。1985年始,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竞赛活动,是年评出10家先进单位。
  1986年,计量部门在三汊港销毁外来不法衡器修造商修造的不合格杆秤25杆,并处予罚款。1987年,全县共收缴不合格杆秤569杆,木、竹尺71根,量提34只。自1 984年至是年对全县在用计量器具,按其检定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年平均检验率95%,合格率85%。
  988年,查处短斤少两案件163起,收缴不合格衡器460件,量器351件。
  1989年,检修衡器1214件(台),受检率96%,合格率87%。至是年县内有衡器修造业14家,在用衡器由其修造,度、量器一般由外地购入,均经计量管理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社会使用。
  县计量管理部门对电表、水表、压力计等计量器具亦进行管理。
  标准化管理都昌标准化管理始于1985年,是年,对县内48家国营、集体和乡镇重点企业的134种产品的执行标准情况进行检查。国营工业有产品56种,其标准覆盖率76. 77%;集体工业有产品27种,标准覆盖率44.4%;乡镇工业有产品51种,标准覆盖率47.1%。
  1986年,为标准覆盖率较低的企业举办了3期制标学习班,督促各厂矿企业收集各种标准。同时严格杜绝无标产品投产。因此,是年国营、集体和乡镇企业的产品标准覆盖率与198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 23%、29. 1%、13./1%。同年,始对产品质量实行管理。7月,配合市标准计量局,对县产白酒、汽水、糖水梨罐头、柑桔罐头、大米、芝麻油等7种产品的质量抽样检验,合格率为100%。9月,又配合省标准局对县羽绒厂生产的男、女服装;个体企业生产的羽绒被进行抽样检查,合格率分别为100%、70%。
  1987年,县内有正式产品的企业56家,产品有船舶、机械、建材、酒类、纺织品、陶瓷、纸张、食品、羽绒、铸造型砂、皮革、油料等1 65种。其中执行各种规定标准的产品137种。船舶、陶瓷、机械、型砂等产品还采用了国际标准。是年,国营、集体、乡镇企业的产品无标率与J985年相比,分别下降16. 6%、35. 5%、25. 8%。同年配合九江市标准计量局,对县建筑材料行业的7种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合格率87%。是年共销毁不合格产品及计量器具42700余件。
  1989年,县内执行各种标准的产品154种,比1987年增长12. 4%,标准覆盖率88%。其中国营企业产品达标率100%,集体企业产品达标率85%,乡镇企业产品达标率80%。是年检查了大米、面粉、月饼、蛋糕、菜油等17种产品的质量,处理变质面粉2600公斤,菜油20余桶。
  至1989年,31家企业成立了技术质量检验科(站),其中14家企业建立了化验室,配备专职技术员140余人,兼职260余人。工业产品中的300马力监督艇、擦洗砂、烤花窑具、陶瓷干燥线、贝雕、羽绒制品等获得省、部优质产品。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