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4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调查
分类号: F2
页数: 2
摘要: 1950年,始对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耕牛及耕地面积,私营工业户数、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1953年,对全县粮食总产量,手工业户数及职工人数,机关干部构成,部分农业社的收支、日平均劳动报酬,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行政机关和党派团体工资改革后的人均工资等情况进行全面(抽样)调查,为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振兴起到了指导监督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调查减少。是时期仅对全县的大队、生产队单位数,耕牛、拖拉机及其它柴油机拥有量进行调查。及时为上级部门和社会提供资料。至是年调查统计达250条次。
关键词: 经济实施 经济调查

内容

1950年,始对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耕牛及耕地面积,私营工业户数、从业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1953年,对全县粮食总产量,手工业户数及职工人数,机关干部构成,部分农业社的收支、日平均劳动报酬,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行政机关和党派团体工资改革后的人均工资等情况进行全面(抽样)调查,为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振兴起到了指导监督作用。
  1959年至1966年,先后对全县动力机拥有量及功率,全县各公社公共食堂户数及人数,农村人民公社劳动力、社会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经济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实施,查漏补缺。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调查减少。是时期仅对全县的大队、生产队单位数,耕牛、拖拉机及其它柴油机拥有量进行调查。
  1978年后,调查项目增多、范围亦扩大,机构不断完善。1984年组建县农村抽样调查队,配备专职干部7人,兼职调查员43人。此后,每年选取28个基层单位为调查对象,利用等距离抽样法,对其农作物产量、人口、住户构成、家庭收支、农村劳力资源状况、固定资产拥有量及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项目进行专业调查。及时为上级部门和社会提供资料。
  1986年,对县内20家国营企业、22家集体企业和109家乡办企业在1985年的工业产值(1980年不变价)、净产值、固定资产原值、利润、税金总额及全年流动资金平均金额等全面调查,取得数据500多个。为决策机关提供了各种数据,指导县内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1987年,农调队被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授予“全国农村抽样调查先进单位”。
  1989年,对全县农产品、农业经济、农村住户及人口4项变动跟踪;7乡28村民小组的早稻、二晚及其他粮食作物和各季农作物播种面积;3乡6村民小组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及一、二、三产业发展状况;7乡14组共70户的现金实物收支等进行调查。至是年调查统计达250条次。
  [=此处为表格(都昌县城乡居民收支变化情况调查)=]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