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计报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4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统计报表
分类号: F2
页数: 2
摘要: 建国初,县内无专职统计机构,人口、耕地面积等少数报表由归口部门填报。1952年始,商业实行全国统一的定期统计和年报制度;工业及手工业、农业则实行中南区统一的统计报表;文教卫生、民政、邮电、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业务统计报表。1953年5月成立县统计r科,随之各业务部门及基层单位也相继配备了专(兼)职统计员,自此统计工作日益专业化、规范化。基本建设、劳动工资及物资计划报表成为独立的专业报表。“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人员被下放,机构瘫痪。1985年建立国民生产总值报表制度。为振兴、指导都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 经济实施 统计报表

内容

建国初,县内无专职统计机构,人口、耕地面积等少数报表由归口部门填报。1952年始,商业实行全国统一的定期统计和年报制度;工业及手工业、农业则实行中南区统一的统计报表;文教卫生、民政、邮电、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业务统计报表。
  1953年5月成立县统计r科,随之各业务部门及基层单位也相继配备了专(兼)职统计员,自此统计工作日益专业化、规范化。基本建设、劳动工资及物资计划报表成为独立的专业报表。“大跃进”期间,报表种类繁多,仅劳动工资报表就由1957年的3种增至12种。
  1964年后,精简统计报表,至1965年,各种统计报表共40余种,其中工业9种,农业9种,劳动工资7种,交通运输10种,基本建设3种,物资2种。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人员被下放,机构瘫痪。1970年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出《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随即县内恢复了统计报表制度,但报表无统一表式。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县统计局,从此统计工作开始走向正轨。统计报表日益完善。1983年建立国民经济、国民收入、综合财政报表制度。l984年增加农业总产值报表。1985年建立国民生产总值报表制度。至1987年,主要统计报表有:综合平衡报表6种,主要指标12类423种;农业年报20种,季节报表15种(次);工业季(月)报表7种,综合年报9种,基层报表6种;商业报表1 4种;物资报表II种;固定资产投资报表4种;劳动工资报表9种。
  1989年,增加了综合平衡农业、工业、物资、基本建设、劳动工资等8种统计报表。至是年,还撰写各种统计分析报告、论文500余篇,编印了《都昌十年》、《都昌十七年》以及《1949年至1989年都昌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资料集。为振兴、指导都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