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3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体制
分类号: F2
页数: 1
摘要: 建国前,县内无计划经济管理,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1950年,县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下设计划统计科,始对县内经济实行系统的计划管理。1955年,成立计划委员会,自此,计划管理范围扩大。次年编制执行了工农业生产、劳动工资、社会总产值等15种计划。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计划范围扩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4年,县人民政府对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工商、税务、统计、物资、审计、技术监督、银行、保险等14个部门划归计划委员会综合管理。从而,计划管理由单位的年度“计划批发”和“物资调拨”,转向对各项经济杠杆部门的领导、协助、监督、服务,完善了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成为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的职能机构。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管理体制

内容

建国前,县内无计划经济管理,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
  1950年,县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下设计划统计科,始对县内经济实行系统的计划管理。
  1955年,成立计划委员会,自此,计划管理范围扩大。次年编制执行了工农业生产、劳动工资、社会总产值等15种计划。
  1957年后,计划管理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计划内容包揽过多,脱离实际,导致经济工作失调,造成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基本建设规模三大突破。
  1978年后,计划部门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缩小了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了指导性计划范围。计划工作从根本上转移到注重经济效益上来,其中生产计划建立在牢固的市场基础之上。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计划范围扩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984年,县人民政府对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工商、税务、统计、物资、审计、技术监督、银行、保险等14个部门划归计划委员会综合管理。从而,计划管理由单位的年度“计划批发”和“物资调拨”,转向对各项经济杠杆部门的领导、协助、监督、服务,完善了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成为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的职能机构。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