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油脂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3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油脂加工
分类号: TS21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城乡食用油均靠木榨加工,每台木榨日加工油菜籽175至250公斤。民国年间,全县共有木榨208个,土塘乡多达40个。榨油作坊有季节经营和常年经营两种,一般’为农民集资兴办或富户独办。正常年景,百斤菜籽出油16至1 7公斤;芝麻22至23公斤;花生12.5至l3公斤;棉籽4至5公斤。北炎、春桥等地乡民使用传统小型木榨,2人操作便可启用,每榨可加工菜籽30公斤,50公斤菜籽出油1 6至16.5公斤。建国初,油脂加工仍沿旧例。1973年,县城新建油脂加工厂l座,有150马力动力机、榨油机各1台,日加工棉籽10吨。该厂有剥壳机、扎皮机、榨油机、滤油机、锅炉、180马力发电机组与1 20吨容积钢板油罐及油脂精炼等设备。1 989年止,全县榨油机达200余部。
关键词: 商业产品 油脂加工

内容

建国前,城乡食用油均靠木榨加工,每台木榨日加工油菜籽175至250公斤。民国年间,全县共有木榨208个,土塘乡多达40个。榨油作坊有季节经营和常年经营两种,一般’为农民集资兴办或富户独办。油榨主要加工油菜籽,间有加工花生、棉籽和芝麻。正常年景,百斤菜籽出油16至1 7公斤;芝麻22至23公斤;花生12.5至l3公斤;棉籽4至5公斤。北炎、春桥等地乡民使用传统小型木榨,2人操作便可启用,每榨可加工菜籽30公斤,50公斤菜籽出油1 6至16.5公斤。
  建国初,油脂加工仍沿旧例。1954年起,国家统一经营油脂油料,收购入库的油料,由粮食部门委托乡村油坊加工或调往南昌、九江加工。60年代,农村部分地区的油料加工和集镇社(队)的油料加工逐步实行半机械化。
  1973年,县城新建油脂加工厂l座,有150马力动力机、榨油机各1台,日加工棉籽10吨。1984年增设菜籽加工设备,日加工菜籽30吨。
  1986年,油脂化工厂扩建,厂址迁往黄金山。同年,县粮食加工厂开发的机榨芝麻香油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为全省改革“水代法”加工小磨麻油传统工艺开创了先例。
  至1 987年,基层粮油所的油脂加工业务统归油脂化工厂。该厂有剥壳机、扎皮机、榨油机、滤油机、锅炉、180马力发电机组与1 20吨容积钢板油罐及油脂精炼等设备。年产菜油245吨,棉油246吨;年总产值99. 50万元,创毛利4. 33万元。
  1 989年止,全县(包括乡、村油坊)榨油机达200余部。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