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都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520020210007332 |
颗粒名称: | 市场收购 |
分类号: | TS21 |
页数: | 2 |
摘要: | 都昌为一般产粮区。建国前,全年收获的粮食仅供县内70%的人口食用,丰年不敷谷数达1 23吨。市场粮源多由外地购进,少数靠收购县内农民落市余粮。民国中期,县内经营粮油的行商、商店增多。行商从外地产粮地区及县内后港山等地购买粮食,通过牙行业代手转销给各粮店,牙行按售价抽手续费3.3%;城镇附近有些农民亦抽出农闲时间赴产粮区购买少量稻谷,加工成品后,卖给粮店或缺粮者,俗称“打籴勺”,县城每日可收购此类大米1.5至2吨。因·民国政府没有粮食管理政策,无法进行余缺平衡,故大粮户、粮商为牟取暴利,收获季节时大量囤积,至青黄不接时上市倾销,使粮价波动激烈。民国37年,全县缺粮达32405. 15吨,是年纯从外地购入稻谷14383.7吨。 |
关键词: | 粮油销售 市场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