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农副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315
颗粒名称: 其它农副产品
分类号: F304.3
页数: 1
摘要: 县内收购的农副产品还有草席、木炭、野生动物皮、桐油及皮木油、晒烟、烤烟、桑蚕茧、棕片、牛皮、猪鬃、猪肠衣等。1958年,县供销合作社成立农副产品经理部,专营各类农副产品收购。1961年,农产品收购全面实行奖售。1967年始,由于片面强调粮食、棉花生产,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受到限制,收购量徘徊不前,甚至呈下降趋势。1 984年,各类农副土特产品放开购销,自由出售。农民将收割的席草,加工成草席或直接卖给土杂品公司或当地供销部门。建国后,一度由国家商业部门组织收购。建国后,由土杂品公司专营,各基层供销社亦代为收购,1959年共收购2301 7张。建国前,多由油榨作坊收购桐仁及乌桕子加工成油后外销。70年代,全县大面积种植油桐树及乌柏树,桐油
关键词: 农产品市场 其它农产品

内容

县内收购的农副产品还有草席、木炭、野生动物皮、桐油及皮木油、晒烟、烤烟、桑蚕茧、棕片、牛皮、猪鬃、猪肠衣等。
  1954年,国家曾对木炭、皮张、茶叶、猪鬃、桐油及皮木油、棕片等农副产品物资实行计划收购,由商业部门及基层供销合作社统一经营。
  1958年,县供销合作社成立农副产品经理部,专营各类农副产品收购。1961年,农产品收购全面实行奖售。1967年始,由于片面强调粮食、棉花生产,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受到限制,收购量徘徊不前,甚至呈下降趋势。
  1978年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国家多次调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收购量大幅上升,范围亦扩大。
  1 984年,各类农副土特产品放开购销,自由出售。国营、集体商业部门收购量比重减少,个体商贩和其它性质的商业收购量比重逐年增加,产销直接见面的也占有一定比例。
  草席:70年代引进技术,在全县推广席草种植,因经济效益较好,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农民将收割的席草,加工成草席或直接卖给土杂品公司或当地供销部门。1971年商业部门共收购14850条,1977年达73598条。1983年后,市场放开。
  木炭:多产于大港、张岭、北炎、鸣山、盐田、化民、汪墩、徐埠等山区。建围前,为都昌大宗收购产品,由私商经营。建国后,一度由国家商业部门组织收购。“大炼钢铁”期间,县内掀起烧炭炼钢、炼铁高潮,砍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是年收购量高达3091.5吨。此后,国家严格控制乱砍乱伐,对森林砍伐量严格控制,1973年仅收购34.15吨。
  野生动物皮:县内动物资源丰富,有虎、豹、豺狼、獐、麂、兔、鹿、黄鼠狼、野猫等。建国前即有私商收购各类兽皮。建国后,由土杂品公司专营,各基层供销社亦代为收购,1959年共收购2301 7张。70年代开始,国家为保护生态平衡,严禁对一、二、三类动物猎杀,商业部门的经营量减少.1989年仅收购104张。
  桐油及皮木油:油桐树、乌柏树为县内主要经济树种,栽种范围甚广。建国前,多由油榨作坊收购桐仁及乌桕子加工成油后外销。建国后,由土杂部门或集体油榨组织收购。70年代,全县大面积种植油桐树及乌柏树,桐油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