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计划物资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30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计划物资供应
分类号: F715
页数: 4
摘要: 民国时期,市场经销的有美孚、光华、亚细亚等牌号的煤油,均为官商垄断。建国后,由国营商业部门组织货源供应。1971年后,归燃料公司经销。1980年12月,成立石油公司,并于次年始,实行石油统一进货,统一分配,定量供应办法。县城单位用油和农村用汽油、润滑油均由石油公司直接供应农村用煤油、柴油、机油则由基层供销社从石油'2司调入,再由供销社供应给用户。1989年,全县柴油供应量4532吨、汽油1363吨、煤油617吨、润滑油105吨。煤炭建国后县内始供应煤炭。1970年后,先后归生资公司、生资站经销。1974年,成立燃料公司统一组织购销业务。居民生活用煤一直是价格倒挂,地方财政给予补贴。1982年后,全县大部分地区采取以煤代柴,煤炭供应量逐年上升。
关键词: 生产供应 计划物资

内容

民国时期,市场经销的有美孚、光华、亚细亚等牌号的煤油(亦称洋油),均为官商垄断。
  建国后,由国营商业部门组织货源供应。50年代,煤油销量稍大外,其它品种销量很少。60.年代,先后由石油五交化商店、生资站、生资公司经营,是时,煤油供应凭票,汽油、柴油供应凭证。1971年后,归燃料公司经销。1980年12月,成立石油公司,并于次年始,实行石油统一进货,统一分配,定量供应办法。县城单位用油和农村用汽油、润滑油均由石油公司直接供应农村用煤油、柴油、机油则由基层供销社从石油'2司调入,再由供销社供应给用户。1989年,全县柴油供应量4532吨、汽油1363吨、煤油617吨、润滑油105吨。
  煤炭建国后县内始供应煤炭。1964年5月,成立煤建商店,在县城、周溪设2个售煤点。1970年后,先后归生资公司、生资站经销。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自60年代起,煤炭供应范围逐步扩大到南峰、芗溪、万户、西源、和合、大沙、三汊港、杭桥、东山等乡,由基层供销社负责供应。1974年,成立燃料公司统一组织购销业务。1980年12月改由煤炭公司专营,在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用煤的前提下,同时还担负滨湖地区30万人口生活用煤的调拨和工业用煤、砖瓦窑用煤、小型修理用煤的供应。居民生活用煤一直是价格倒挂,地方财政给予补贴。1982年后,全县大部分地区采取以煤代柴,煤炭供应量逐年上升。
  建筑材料建国前,县内需用木材部分在自家柴山砍伐,一部分向经营木材的私商购买,根据进货地点不同,分“白槎材”(修水、武宁、永修地方购进)、“东河材”(浮梁、婺源等地购入)。扎成树排,水运至都昌。
  建国后,木材由林业局所属营业机构经营(详见《林业·竹木购销》)。
  玻璃、钢材、水泥,建国后始有经营。1962年前,基本建设规模小,建筑材料消耗少,由水利局兼管上述物资购销。1962年,成立物资局。次年初开展购销业务。1971年,随着购销量增加,增建仓库2栋。1 989年止,累计销售钢材1 991 7吨、水泥84668吨、玻璃1579重量箱。
  [=此处为表格(建国后历年社会商品零售额 )=]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建国后部分主要生活资料销售概况)=]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