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24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网点
分类号: F601
页数: 2
摘要: 清同治时,县没总铺于治谯楼西,下分立1 3铺,领铺兵18名。民国初,都昌始设邮政局。民国2 1年,县邮政局定为三等乙级邮局。民国23年,设立县电话室,隶属县政府,民国25年于县城建立电报局。民国27年,日军侵境,县政府为掌握敌情,便于联系,建立递步哨,设总哨于城厢,配哨长1人,下设老爷庙、徐港桥、汪家墩、张家岭、马涧桥5个分哨,各安置哨兵2名。民国28年,县邮政局先后撤迁至玉阶、卢家村。配队长、报务员、司书、工役各1人,驻阳峰罗家村。1989年,经省局批准,将原张岭邮电所改为蔡岭邮电支局。是年,全县有农村邮电所18个,代办所11个,其他服务网点537处。
关键词: 邮电机构 行业管理

内容

清同治时,县没总铺于治谯楼西,下分立1 3铺,领铺兵18名。
  民国初,都昌始设邮政局。民国2 1年(1932年),县邮政局定为三等乙级邮局。 民国23年,设立县电话室,隶属县政府,民国25年于县城建立电报局。
  民国27年,日军侵境,县政府为掌握敌情,便于联系,建立递步哨,设总哨于城厢,配哨长1人,下设老爷庙、徐港桥、汪家墩、张家岭、马涧桥5个分哨,各安置哨兵2名。
  民国28年,县邮政局先后撤迁至玉阶、卢家村。次年,县电报局由江西无线电讯总队改编为江西省无线电讯总队第5中队36分队。配队长、报务员、司书、工役各1人,驻阳峰罗家村。
  民国34年,县邮政局经辗转迁移,从南峰街迁回县城时,县邮政局下辖有徐家埠、张家岭、蔡家岭、周溪、茅铺岭、汪墩、南峰街、马涧桥、漳田渡、土塘、玉阶、三汊港、东大街代办所1 3个,另有信柜9个。民国36年,递步哨裁撤。次年,县政府电话室更名为电话总机房。
  1949年,县邮政局、电话总机房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是年,全县有邮政代办所23处,邮票代售处6处。
  1953年,县邮政局与电话总机房合并,成立县邮电局,定为五等邮电局,是年,其他服务网点为46处,其中邮政代办所25处。1 954年,开始对全县25处私商代办所进行全面整顿。至1955年,因设置地点不宜,撤去4处,新增l处,是年县邮电局被划为七等邮局。
  1956年以后,农村支局不断增设。至1961年,全县有北山、新桥、杨州、徐埠、左里、苏山、张岭、鸣山、盐田、大港、双桥、南峰、周溪、三汊港、大沙、东山、南山、土塘、七角、新妙等自办邮电所20处。另有社办交换点17处,邮政所l处。其它服务网点1 42处。
  1962年,机构精简,撤去南山、大港邮电所及新妙邮政所,同时将东山、北山、苏山、新妙邮电所转为社办。是年,全县有自办邮电所1 4处,邮政代办所1 6处。
  1966年,都昌徐埠进家山兴建长途电话机务增音站(徐埠304机务站),属中央邮电部304工程项目,于1968年竣工投入使用。
  1969年7月,县邮电局与广播站合并为都昌县邮电广播局,至是年12月又分设。1970年4月,县邮电局分为邮政局与电信局,电信局由县人民武装部接管。1973年,电信撤销军管,邮政、电信合并,县邮电局恢复。至1980年,被定为四等邮局。
  1987年,县邮电局下辖邮电所13处,邮政所6处,邮政代办所4处及304机务站。设置的其它服务网点558处,1988年,东山、西源等邮政代办所改为邮电所,并增设杭桥、化民、狮山、盐田、北炎、芗溪、北山7个代办所,专办电信业务。
  1989年,经省局批准,将原张岭邮电所改为蔡岭邮电支局。是年,全县有农村邮电所18个,代办所11个,其他服务网点537处。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