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247
颗粒名称: 农村电话
分类号: F6
页数: 3
摘要: 民国26年,县电话室装有德国制1 0门总机,除与城内5户通话,还接通与三汊港、马涧桥、徐家埠区署及枫田村、新桥、汪家墩、石子桥、彭埠桥、西舍里、盐田、大港街、土塘等保联通话线路。杆线为14号铁质单线木杆。民国37年,有12个乡镇公所架通电话线路,未通话乡镇为7个。至1953年,农话杆路全长172杆公里,线径以2.0毫米铁线为主,其中架空明线为98对公里。1957年,县至三汊港、土塘、周溪、南峰中继线路,改架为2.O毫米铁质双线同路。1 987年,全县农话杆程总长为187杆公里。其中农话中继杆路实现了水泥杆化,全长245. 66杆公里。农话出局电缆总长16.7皮长公里。农话交换点共31处,装机总容量为1 01 0门。
关键词: 电信设备 通讯发展

内容

民国26年,县电话室装有德国制1 0门总机,除与城内5户通话,还接通与三汊港、马涧桥、徐家埠区署及枫田村、新桥、汪家墩、石子桥、彭埠桥、西舍里、盐田、大港街、土塘等保联通话线路。杆线为14号铁质单线木杆。民国37年,有12个乡镇公所架通电话线路,未通话乡镇为7个。
  1949年,农村电话杆程总长83杆公里,线径采用1.4和2.O毫米铁线,农村交换点为1处。至1953年,农话杆路全长172杆公里,线径以2.0毫米铁线为主,其中架空明线为98对公里。交换点有三汊港、土塘、徐埠3处,各安装有交换机l部,总容量为15门,农话用户28户(含同线电话)。
  1957年,县至三汊港、土塘、周溪、南峰中继线路,改架为2.O毫米铁质双线同路。同年,农话交换点有7处,装机总容量为1 80门,农话用户为153户。
  1959年,为适应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需要,专门组织力量,将农话线路架通至全县各牛产大队。是年,农话杆路全长1 1 1 5公里,农话交换点19个,装机总容量470门,农话单机为501部,形成社社有交换机、队队通电话的简便农话网络。
  1964年至1971年,三汊港一周溪、南峰一万户、南峰一芗溪、大沙一和合、三汊港一西源、三汊港一马涧、左里一多宝的乡际农话中继线先后换架为2.O毫米双铁线。1972年,县至徐埠线路换竖方形水泥杆,为都昌县第一条农话水泥杆线路。同时,该线路改架1.O毫米双铁线。
  1973年,县引进农话单路载波’设备5套,共10端,于三汊港、周溪、马涧、双桥邮电所各安装1套。开通县至4个乡村邮电所的单路载波电路。1975年,农话线路开始使用塑料外皮电缆,出局全长为0. 965皮长公里。次年,全县农话去话2.1万张。
  1978年,县局与徐埠邮电所安装3路载波机两端,开通县至徐埠3路载波电路,使张岭至县局农活为直达电路。取消北炎三级接转电话。是年,农话去话24.5万张。1981年,县局与三汊港邮电所安装环九路载波机2套,开通县至三汊港3条环路载波电路。
  1986年,省局拨入·套BJDD-dA特高频3路无线载波电话机,经调测,于1987年5月开通县至中馆直达话路3条。
  1 987年,全县农话杆程总长为187杆公里。其中农话中继杆路实现了水泥杆化,全长245. 66杆公里。农话出局电缆总长16.7皮长公里。农话交换点共31处,装机总容量为1 01 0门。农话用户为536户,全县30个乡(镇).329个行政村已通话,5个乡(镇)装有载波电话机(含环路),25个乡(镇)与县局有直达电路。1 989年,农话交换机总容量扩容到1050门,农活中继电路(含环路)共26路,其中载波1 1路。是年,农话通话为25.1万张。
  [=此处为表格(1949-1989年全县电信业务量概况)=]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