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246
颗粒名称: 市内电话
分类号: F6
页数: 1
摘要: 民国26年,市内电话用户仅为县政府会计室、政府办公室、陶公庙区署、东街县商会、圣庙军队5家。线路总长为0. 75杆公里,均为14号铅丝线。用户单机均为西门子桌机。抗战期间,县政府总机室搬迁,市话废止,至民国34年迁回后恢复。1 959年,县邮电局迁至东风大道北56号,市话电缆变动性较大。市话交换机容量增大至200门,实占170门,用户为1 54户。1964年,为缓解市话供需矛盾,对出局电缆再一次改修扩充,是年,出局电缆为300对,其中,局门往东风大道方向1 00对,往东、西街方向l00对,往金街岭方向1 00对。1982年,县邮局自行设计施工,更新市话电缆0. 28皮长公里,出局电缆扩充到500对。至1 984年,全县市话线实现了电缆化。
关键词: 电信设备 通讯发展

内容

民国26年,市内电话用户仅为县政府会计室、政府办公室、陶公庙区署、东街县商会、圣庙军队5家。线路总长为0. 75杆公里,均为14号铅丝线。用户单机均为西门子桌机。
  抗战期间,县政府总机室搬迁,市话废止,至民国34年迁回后恢复。
  1949年,县政府总机室有交换机1台,容量5门,用户单机5部,实占5门。是年至1953年,市话线路只有5根电杆,其它东扯西搭的市话线犹如“蜈蚣脚”。1953年10月,九江中心站来员,对县市话线进行大修,架设明线全长111.9对公里,线径均为2.0-2.5毫米铁线。次年,市话开始设有0. 113皮长公里的铅包电缆。同年市话交换机容量扩充到70门,实占59门。
  1 959年,县邮电局迁至东风大道北56号,市话电缆变动性较大。出局铅包电缆扩充到200对,长度为1.647皮长公里。市话交换机容量增大至200门,实占170门,用户为1 54户。
  1964年,为缓解市话供需矛盾,对出局电缆再一次改修扩充,是年,出局电缆为300对,其中,局门往东风大道方向1 00对,往东、西街方向l00对,往金街岭方向1 00对。
  1974年,铺设地下电缆0. 05皮长公里。1977年市话交换容量为400门,实占254门,用户为21 8户。
  1982年,县邮局自行设计施工,更新市话电缆0. 28皮长公里,出局电缆扩充到500对。至1 984年,全县市话线实现了电缆化。 1987年,市话电缆为10.9皮长公里,其中地埋式为0. 61皮长公里。市话交换机容量为500门,装机用户由1949年的4户发展到388户。其中,县造船厂、农机厂、粮贸大楼、供电公司等用户还安装了总容量为120门的用户小交换机。1989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扩充到600门,市话电缆总长增至11.8皮长公里。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