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渡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20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渡口
分类号: U696.1
页数: 2
摘要: 清同治年间,全县有渡口22处,即:杜家滩、烂石咀、黄沙滩、北庙、小庙咀、莺江咀、下林、松口、潭子口、土目、樟树湾、山田港、野鸡滩、大沔池、南山、西河、楢树潭、石壁、小矶山、南阳庙、蓼草坂、石咀桥渡。每个渡口设置渡船1-3只。它们大都属义渡,以地区或姓氏为单位自发组成义渡会。当时蓼草坂义渡会存置田产23.6亩,并议定凡卖业败会者则送官惩治。1987年,周溪盘湖、万户西湖、左里戴家咀渡渡船更新为5马力、30客位的钢质船。同年,三汊港西湖、北山戴家咀渡被取消。1 989年,石咀桥渡随新妙桥的建成而撤渡。是年,全县有渡口1 7个,渡船29艘,其中钢质船5艘。全年全县渡口人流量为749800人次,平均日流量为2054人次。
关键词: 渡口 水路运输管理

内容

清同治年间,全县有渡口22处,即:杜家滩、烂石咀、黄沙滩、北庙、小庙咀、莺江咀、下林、松口、潭子口、土目、樟树湾、山田港、野鸡滩、大沔池、南山、西河、楢树潭、石壁、小矶山、南阳庙、蓼草坂、石咀桥渡。每个渡口设置渡船1-3只。
  它们大都属义渡,以地区或姓氏为单位自发组成义渡会。行人免费过渡。经费主要依赖接受赠捐,亦有部分来自会产。当时蓼草坂义渡会存置田产23.6亩,并议定凡卖业败会者则送官惩治。
  义渡延至民国后期,时被中断。城关西河义渡几度停渡,至民国35年(1946年)恢复。设置渡船2只,雇渡工2人。
  建国后,随着水利建设,修筑堤坝,南山、西河、大沔池等渡口被取消。1974年,全县对渡口进行统一规划,并实行“三统”(统一安排经费、统一分配维修材料、统一修造和筹建渡船码头)、“六定”(定渡口、定渡船、定渡工、定装载额、定报酬、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的渡口管理方法。定下19个渡口,设置渡船21艘,营渡方式实行县乡共有、民办公助。
  1 977年至1984年,全县下拨给渡口使用经费累计为10.5万元。1985年,全县有渡口20个,渡船30艘。1987年,周溪盘湖、万户西湖、左里戴家咀渡渡船更新为5马力、30客位的钢质船。同年,三汊港西湖、北山戴家咀渡被取消。1 989年,石咀桥渡随新妙桥的建成而撤渡。是年,全县有渡口1 7个,渡船29艘,其中钢质船5艘。全年全县渡口人流量为749800人次,平均日流量为2054人次。
  [=此处为表格( 1989年全县渡口概况)=]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