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208
颗粒名称: 航道设施
分类号: F5
页数: 1
摘要: 航道设施崇祯十六年,左蠡湖土目鹞石上,竖立起高16尺,大围4尺的铁柱,以便于过往舟楫见柱避开鹞石,以免触礁。这是鄱阳湖最早的一座航标。除此以外,延至民国,境内水域无其它助航设施,船舶航行全凭舵工水手经验。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保障航行安全,于鄱阳湖中沿航道设置了大量新航标。在县航道站未成立前,境内航道由上饶航运分局指派人员及专用航标船“赣轮1 1号”驻都昌管理。1979年8月,朱袍山初建灯塔l座。1982年,于二流口建立铁架灯塔1座,并重建朱袍山灯塔。境内航道河床多为淤泥质,航标设置变动不大,一般依水位变化合理移位。1989年,境内航道共设有浮标77座。能保障日夜为过往船只正确导航。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运输发展

内容

航道设施崇祯十六年(1643年),左蠡湖土目鹞石上,竖立起高16尺,大围4尺的铁柱,以便于过往舟楫见柱避开鹞石,以免触礁。这是鄱阳湖最早的一座航标。除此以外,延至民国,境内水域无其它助航设施,船舶航行全凭舵工水手经验。
  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保障航行安全,于鄱阳湖中沿航道设置了大量新航标。1964年,小矶山尾设岸标灯塔l座。是年至1 966年,浮标多为煤油灯(马灯)发光标,同时于浅滩、洲咀等处辅置“棒形标”。
  1967年,发光标改为干电池闪光灯航标。1975年,又置换为霓虹灯航标。
  1979年,都昌县航道站成立。置一艘航标工作船“赣标602轮”,定期巡护。在县航道站未成立前,境内航道由上饶航运分局指派人员及专用航标船“赣轮1 1号”驻都昌管理。 1979年8月,朱袍山初建灯塔l座。
  1982年,于二流口建立铁架灯塔1座,并重建朱袍山灯塔。1984年,瓢山至潴溪河口一段航道划为三级航道,航标设置为一类标志。1986年,于老爷庙设置铁架灯塔l座。
  境内航道河床多为淤泥质,航标设置变动不大,一般依水位变化合理移位。1989年,境内航道共设有浮标77座。岸标灯塔4座。能保障日夜为过往船只正确导航。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