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排涝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12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排涝工程
分类号: TV675
页数: 3
摘要: 1970年1 0月始动工建成的东风圩堤导托渠,长2.3公里,渠底宽3.2米,通过流量4.2个,导出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除涝面积960亩。1971年冬相继兴建西湖、光明、左桥渠。1977年冬珠光渠:开渠1条,长2公里,底宽3米,导出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除涝500亩;土塘公社光辉渠:开渠1条,长1.1公里,底宽2米,导出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除涝220亩。此后未再兴建导托工程。机电排涝站 1965年始建南峰公社余晃排涝站,翌年建成,装机2台225马力,扬程8.71米,排涝面积0.1 2万亩。1982年全县发展固定装机21站34台3500马力,排涝面积1.75万亩。排涝总效益3. 63万亩。[=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关键词: 排涝工程 水轮泵站

内容

1970年1 0月始动工建成的东风圩堤导托渠,长2.3公里,渠底宽3.2米,通过流量4.2个,导出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除涝面积960亩。1971年冬相继兴建西湖、光明、左桥渠。西湖渠:开渠1条,长3.2公里,渠底宽3.6米,导出流域面积4.3平方公里,除涝540亩;光明渠:开渠3条,长3.5公里,底宽2米,导出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除涝420亩;左桥渠:开渠2条,长3.2公里,底宽2.4米,导出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除涝650亩。1973年冬珠光渠:开渠3条,长4.5公里,底宽1米,导出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除涝1400亩;越光渠:开渠2条,长2.5公里,底宽1米,导出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除涝1 200亩。1974年冬霞光渠:开渠3条,长3.5公里,底宽1米,导出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除涝800亩;西源公社东湖渠:开渠1条,长2公里,底宽2米,导出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除涝450亩;三汊港公社荷塘渠:开渠1条,长2.1公里,底宽3米,导出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除涝420亩。1975年冬,双桥公社介坂渠:开渠2条,长3.3公里,底宽3米,导出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除涝400亩。1976年冬狮山渠:开渠1条,长7公里,底宽4.5米,导出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除涝1 000亩;土塘街渠:开渠2条,长2.5公里,底宽1.5米,导出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除涝500亩。1977年冬珠光渠:开渠1条,长2公里,底宽3米,导出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除涝500亩;土塘公社光辉渠:开渠1条,长1.1公里,底宽2米,导出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除涝220亩。
  至1977年,全县共开导托渠24条,长42.7公里,导出流域面积59平方公里,除涝面积0. 95万亩。此后未再兴建导托工程。 机电排涝站 1965年始建南峰公社余晃排涝站,翌年建成,装机2台225马力,扬程8.71米,排涝面积0.1 2万亩。1975年后相继建成的机排站有:新兴、周溪、上坝、后湖、珠光、越光等16座,计28台3090马力;与此同时,三汊港、土塘公社建成石咀头、船咀上、荷塘、光明一级等4座排灌两用站。1982年全县发展固定装机21站34台3500马力,排涝面积1.75万亩。1983年周溪上坝、越光及光明一级等机排站率先机改电,尔后一些老站陆续实行机改电。1983年县农科所建成一座电排站,1987年矶山湖上坝落成一座2台1600瓩的大型电排站。1989年止,全县机械排涝站余下只有8站11台1190马力(包括石咀头、船咀上排灌两用2台200马力);电力排涝站全县发展装机30瓩以上的有18站25台3502瓩(包括荷塘、光明一级排灌两用站2台215瓩)。排涝总效益3. 63万亩。
  [=此处为表格(1989年全县圩堤机械排涝站概况 )=]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1989年装机50瓩以上电力排涝站概况)=]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