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提灌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11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提灌工程
分类号: TV6
页数: 6
摘要: 1951年,县财政局购置了1台12马力抽水机,翌年在县城郊流动抽水灌溉,无固定机站。1956年7月,在北山、七角、杨垅等地安装了3台抽水机共40马力,灌田400亩。1961年全县购进抽水机60台1 1 30马力;1962年至1963年,建成万户、新兴、霞光、松薷、汪墩、徐埠、黎明、西源等8个国营机站,共装机8台770马力,灌溉面积1. 06万亩,平均每马力灌田13.8亩。煤汽机、汽油机此后未再发展,并逐年淘汰,柴油机至70年代中期亦未继续发展。乃至1 978年大旱过后,全县沿湖各公社、大队才又陆续兴建一大批大马力机站,共装机280台4600马力。1 989年止,全县有54站64台6063马力改为电灌站,余下机灌站只有92站1 07台9293马力,灌溉面积4. 49万亩。
关键词: 水利枢纽 提灌工程

内容

1951年,县财政局购置了1台12马力抽水机,翌年在县城郊流动抽水灌溉,无固定机站。1956年7月,在北山、七角、杨垅等地安装了3台抽水机共40马力,灌田400亩。1961年全县购进抽水机60台1 1 30马力;1962年至1963年,建成万户、新兴、霞光、松薷、汪墩、徐埠、黎明、西源等8个国营机站,共装机8台770马力,灌溉面积1. 06万亩,平均每马力灌田13.8亩。1964年全县有农用抽水机255台4993马力,其中柴油机225台4531马力;煤汽机26台432马力;汽油机4台30马力,灌溉面积3.9万亩,平均每马力灌田8亩。煤汽机、汽油机此后未再发展,并逐年淘汰,柴油机至70年代中期亦未继续发展。乃至1 978年大旱过后,全县沿湖各公社、大队才又陆续兴建一大批大马力机站,共装机280台4600马力。1982年,全县发展固定机灌站1 46站170台15356马力,灌溉面积7.d1万亩。80年代随着电力的发展,机械提水不断被电力提灌所取代。1 989年止,全县有54站64台6063马力改为电灌站,余下机灌站只有92站1 07台9293马力,灌溉面积4. 49万亩。
  [=此处为表格(1989年装机80马力以上机械提灌站概况 )=] [=此处为表格=] 电力提灌站 1 983年在大沙、和合、周溪、西源等地兴建13座17台装机1385瓩的机改电工程,随着各地纷纷动工兴建电灌站,原有的机灌站也分期分批改为电灌站。1987年全县23个乡建有35个固定电灌站,装机40台2580瓦千,灌溉面积2.77万亩,平均每瓩灌溉10.8亩,灌溉成本比机灌降低40%,每亩抽水成本4. 50元。1 989年止,全县发展电灌装机40瓩以卜固定站有55站63台401 7瓩,灌溉面积4. 17万亩。
  [=此处为表格(1989年装机40瓩以上电灌站概况)=] 水轮泵站 1964年6月在鸣山公社青山大队安装1台30-6型水轮泵机组,灌田80亩。此后,水轮泵在全县逐步推广,1 967年,先后在鸣山、化民、春桥、徐埠、汪墩、土塘、三汊港、张岭、盐田、大港、苏山、双桥等地建成16座水轮泵站,装机18台,灌溉面积0.5万亩。但因大部分未经设计,施工质量差,1969年被洪水冲掉部分。后经修复和新建,至1972年有30余座。1973年又被洪水冲毁1 5座,还有一部分因管理不善,长期失修而报废。1 989年全县水轮泵站仅存1 3座。
  喷灌机 1 978年冬,在大沙、都镇、万户等地配备喷灌机178台,灌溉面积0.95万亩,其中移动式灌溉0. 94万亩。喷灌的棉地单产比沟灌要高,用水又少,深受棉农欢迎。1982年全县有喷灌机组211台,喷灌面积2. 33万亩,其中固定式灌溉0.11万亩。但惜管理不善,有的喷灌机被盗卖,有的长期失修。1989年止,全县只剩下53套移动式的喷灌机组。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