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洪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1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防洪工程
分类号: TV8
页数: 3
摘要: 建国后第一座圩堤始建于1959年。是年县农林水利局对县城东湖进行了勘测设计,1 0月动工兴建,至1960年3月,筑成l条长650米、高12米的圩堤大坝。该堤竣工后,保护了县城及郊区9个村镇和3800亩耕地不受洪水威胁。1960年地县水利部门又对新妙湖进行了勘测设计,同年9月即调动全县劳力1 0万人上阵修筑,1 962年竣工。新妙大坝是全县最大的一座万亩圩堤。该工程属集体所有制单位,设管理所2处,上、中坝由都昌镇管理,下坝由北山乡管理。1986年在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下,在堤内开挖标准鱼池0. 82万亩,并在上坝建装机2台共1600瓩的电排站1座。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治河工程

内容

建国后第一座圩堤始建于1959年。是年县农林水利局对县城东湖进行了勘测设计,1 0月动工兴建,至1960年3月,筑成l条长650米、高12米的圩堤大坝。该堤竣工后,保护了县城及郊区9个村镇和3800亩耕地不受洪水威胁。1960年地县水利部门又对新妙湖进行了勘测设计,同年9月即调动全县劳力1 0万人上阵修筑,1 962年竣工。新妙大坝是全县最大的一座万亩圩堤。
  1963年至1968年,全县先后修建大小圩堤37座,其中保护农田千亩以上的圩堤16座,占同类圩堤60%。1969年至1974年又先后兴建了东风、狮山、南峰、破絮湖、介坂、马影湖等6座干亩圩堤和23座小型圩堤。1977年西源、芗溪、万户3乡联合兴建了南岸洲围堤。该工程位于县境南端的鄱阳湖中,与珠港围堤相近,1979年冬建成,堤长13. 13公里,堤顶高程23米,顶宽4米,建闸l座,排涝装机3台360马力,共投工300万个,投资300万元,围垦面积1. 00万亩。后因资金不足,大部分堤段未用块石护坡,1980年汛期,在大风大浪的冲击下,堤防决口,至今未修复。
  1989年止,全县已有大小圩堤88座,堤长87.8公里,保护村镇757个,面积30.2万亩,其中耕地14. 36万亩,养殖水面11- 3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堤4座,堤长13. 44公里,保护村镇282个,耕地7. 44万亩,养殖水面8. 19万亩;千亩以上圩堤23座,堤长33. 05公里,保护村镇286个,耕地4.37万亩,养殖水面2. 54万亩,小型圩堤61座,堤长41. 31公里,保护村庄189个,耕地2.55万亩,水面0. 64万亩。
  新妙大坝:原名北庙大坝,位于北山、多宝乡,横跨湖区南北两岸。1960年9月兴建,1961年受益,1962年竣工。同年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亲临工程视察时,在闸门横额题“新妙大坝”四字,故正名。流域面积432.5平方公里。坝l条,长2公里,高1 2米,顶宽4.5米,高程23.5米,堤身内外坡均用块石护砌,堤顶还设有1米高的防浪墙,坝南端建2孔3.5米×3.5米孔径水闸1座,坝北头设3米×3米孔径水闸和船闸各1座。湖区有8个乡132个村镇4. 77万亩农田受益。圩内有水面5. 54万亩。大坝通车后,还沟通了沿湖两岸交通。
  南溪圩堤:位于大沙、和合乡。1965年9月兴建,1974年6月竣工。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工程建主副两座堤坝,堤总长2240米,其中主坝长1990米,最大坝高12.4米,顶宽3-3.5米,高程23.4米;副坝长250米,顶宽3.5米,高程23.4米;两堤外坡块石砌护,高程23.2米,主坝西端设2.4米×2.4米孔径涵闸1座。该工程原属千亩以上圩堤,保护耕地0. 46万亩,村庄37个,养殖水面0。78万亩,由大沙、和合乡共管。1989年经省水利厅批准为农业开发万亩圩堤。待工程建成后,可保护耕地0. 91万亩<其中垦殖面积0.45万亩>,养殖水面0. 33万亩。
  周溪圩堤:位于周溪镇南,1 968年9月兴建,1970年5月竣工。由上坝、下坝、小港口和21条小副坝串联而成。流域面积27.1公里,堤总长5200米。其中上坝长450米,高1 5米,顶宽3米,高程23.5米;下坝长2450米,高15.3米,顶宽3米,高程23.5米。除小副坝外,主坝均用块石护坡。下坝建3米×3米孔径涵闸1座。上坝建装机4台620瓩排涝站1座。保护周溪乡10个村镇1.1 1万亩农田。该工程系集体所有制单位,管理所设上、下坝2处。堤内后湖设水产场,养殖水面0. 75万亩。1986年,此工程在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下,堤内已建标准鱼池0. 29万亩。并在后湖建渔池排涝站1座,装机l台55瓩。
  矶山湖堤:位于都昌镇和北山乡,由上、中、下坝和梢公塘、红卫、射山副坝组成。流域面积44.12平方公里。该工程于1977年兴建,1978年受益,1979年3月建成,上坝长1 70米,高15米,顶宽4.5米,高程24.5米;中坝长1534米,高10米,顶宽4米,高程24米;下坝长2300米,高13.8米,顶宽3米,高程23.5米。三座大坝外坡皆用块石护坡,下坝西头建有3米×3米孔径涵闸1座。工程确保了都昌镇、北山乡73个村庄3. 33万亩面积(其中1. 07万亩耕地)和县城不受洪水侵害。圩内有水面1. 12万亩。该工程属集体所有制单位,设管理所2处,上、中坝由都昌镇管理,下坝由北山乡管理。1986年在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下,在堤内开挖标准鱼池0. 82万亩,并在上坝建装机2台共1600瓩的电排站1座。
  [=此处为表格(全县保护耕地面积千亩以上圩堤概况)=]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