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1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蓄水工程
分类号: F407.9
页数: 4
摘要: 据清同治11年<1872年)《都昌县志》记载,是时全县水塘有县前塘、罗家塘、南山塘、茭塘、牛家塘、时家塘、石金塘、大井、天井、五井、寺前塘、蒋家塘、李家塘、西山塘、捎公塘、珠树塘、擦子塘、雁塘、铁牛塘、月塘、荷塘、石家塘、白水塘等23口。清至民国,池塘均列为田产,征收税粮,水田买卖时,亦须将属何塘灌溉载入契约,一并过户计征。成为都昌第一座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工程,亦为九江地区第一批重点骨干工程。该库属大港水库梯级开发的调蓄工程,以灌溉为主,防洪、养鱼次之。流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引水面积10.1平方公里,水面1.35平方公里,水深13米,总库容1015万立米,有效库容79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万亩,减少洪涝面积0.1万亩。
关键词: 建筑经济 水利工程

内容

据清同治11年<1872年)《都昌县志》记载,是时全县水塘有县前塘、罗家塘、南山塘、茭塘、牛家塘、时家塘、石金塘、大井、天井、五井、寺前塘、蒋家塘、李家塘、西山塘、捎公塘、珠树塘、擦子塘、雁塘、铁牛塘、月塘、荷塘、石家塘、白水塘等23口。清至民国,池塘均列为田产,征收税粮,水田买卖时,亦须将属何塘灌溉载入契约,一并过户计征。
  1949年,全县共有大小塘堰9157处,蓄水314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 03万亩,但抗旱能力均在30天以下。建国初期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修和加固了一大批塘堰,据1956年统计,全县塘堰达9425处,灌溉面积3. 86万亩。从70年代中期始,又陆续兴建了一批较大的山塘。1989年止,全县共有塘堰10822处,蓄水687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 75万亩。
  水库 1953年9月,兴建大港乡烂泥垅示范水库,1954年3月竣工受益。均质土坝,混凝土方管,总库容42万方,灌溉面积200亩。都昌之有水库,始自是时。尔后,小型水库不断兴建。1957年11月兴建田民水库,翌年5月竣工受益,蓄水179.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0. 22万亩。成为都昌第一座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工程,亦为九江地区第一批重点骨干工程。1958年,在“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方针的指引下,都昌的水利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张岭、大港、长垅3座中型水库先后动工。至1974年,共建中小型水库222座。1975年至1982年又建了1座小(一)型水库,32座小(二)型水库。1983年以后,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除险加固续建配套等工程管理方面。至1989年,全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255座,控制流域面积302. 77平方公里,总库容2.0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 5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 14万亩。其中中型水库3座,控制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总库容71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97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 44万亩;小(一)型水库39座,控制流域面积93.7平方公里,总库容71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58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 59万亩;小(二)型水库21 3座,控制流域面积109. 07平方公里,总库容63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23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11万亩。各类水库完成干、支渠道303条,长1020公里,水泥防渗渠道54.3公里,开隧洞21条,架设渡槽94条,长1 0527米,建水闸456座。
  张岭水库:位于张岭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的锅煤冲出口处,拦截徐埠港支流锅煤冲溪水。1958年8月动工,1964年4月建成。该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发电综合效益的中型工程。流域面积19.6平方公里,总库容127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1 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万亩,减少洪涝面积0. 82万亩。主坝高24. 12米,长518米,顶宽4米,坝顶设有1米高的防浪墙;副坝高18.5米,长180米,顶宽3.5米。溢洪道为宽顶堰,净宽22米,最大泄流量25秒立方。涵管1座,管径1.1米,进口设直升框架启闭,出口建电站1座,装机3台1 50瓩。渠道总干1条,长0. 18公里;干渠4条,长58公里;支渠1 5条,长56.9公里。沿渠建西洋桥、曹豫等11座渡槽,长501米;建水闸70座,人行桥等42处,水泥渠道4.8公里。水库建成后,张岭、北炎、春桥、徐埠及县良种场2万多亩农田得以自流灌溉。
  大港水库:位于县北部武山山麓,拦截大.港支流溪水。于1958年冬始建,1970年5月竣工受益。该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防洪、养鱼和发电综合利用工程。为全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流域面积66平方公里,总库容48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17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 04万亩,减少洪涝面积0.84万亩。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129.5米,坝高33米,长347米,顶宽4米,坝顶还设有2.2米高的防浪墙;副坝系均质土坝,坝高6.4米,长60米,顶宽4米;溢洪道为开敞式实用堰,堰顶高程123.1米,宽24米,最大泄量341秒立方;建涵管2座,东涵管径1米,进口设直升启闭框架,出口建坝后式电站1座,装机1台200瓩;西涵管径2.5米,进口亦设竖井启闭设备,出口建电站1座,装机2台640瓩。渠道总干1条,长41.7公里,号称“百里渠道”,可通过流量5至7个;干渠4条,长67公里;支渠26条,长77.8公里;水泥防渗渠道4公里。沿渠建有渡槽12座,长653米,其中最大的马涧渡槽,长400米,高25米;开隧洞2条,长51 3米,倒虹管1座,长30米,水闸59座,便民桥26座。水库现可灌大港、盐田、鸣山、中馆、狮山5乡。
  长垅水库:位于狮山乡长垅村。1958年9月动工,1970年冬建成。该库属大港水库梯级开发的调蓄工程,以灌溉为主,防洪、养鱼次之。流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引水面积10.1平方公里,水面1.35平方公里,水深13米,总库容1015万立米,有效库容79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万亩,减少洪涝面积0.1万亩。主坝高17.7米,长570米,顶宽4米;副坝高17.2米,长175米,顶宽3米;泄洪采用闸式,最大泄量16.2秒立方;涵管6处,其中低线管l处,高线管5处,均为直升启闭,低管出口设电站一座,装机1台40瓩,年发电量0.3万度。渠道总干l条,长1. 55公里,干渠5条,长19.8公里,支渠5条,长20. 95公里,沿渠建渡槽8座,水闸、便桥12座,水泥防渗渠道1. 76公里。
  [=此处为表格(全县小(一)型水库概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