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虫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都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1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病虫防治
分类号: S4
页数: 2
摘要: 病虫害状况都昌县森林病虫害为害最甚者为松毛虫,其次竹蝗成灾较为严重。建国后,共发生重大的森林病虫害4起。1959年6月,与都昌毗邻的湖口西洋桥一带,松毛虫大发生,同月即蔓延到都昌的张岭、徐埠、春桥、汪墩等公社,导致县内成灾面积达1万亩,危害松树1 20万株。j973年,松毛虫越冬代危害面积达3万余亩,蔓延到8个公社,虫口密度每株树多的达千条以上,一般亦有数百条,第一代面积扩大到4万卣。1984年,中馆、狮山等10乡越冬代松毛虫大发生,危害0.5万亩。此外,都昌对杉苗立枯病、赤枯病也进行了有效的药物防治。
关键词: 病虫害 病虫防治

内容

病虫害状况都昌县森林病虫害为害最甚者为松毛虫,其次竹蝗成灾较为严重。建国后,共发生重大的森林病虫害4起。1959年6月,与都昌毗邻的湖口西洋桥一带,松毛虫大发生,同月即蔓延到都昌的张岭、徐埠、春桥、汪墩等公社,导致县内成灾面积达1万亩,危害松树1 20万株。1960年5月,徐埠、北山、三汊港、中馆等地松毛虫成灾,越冬代危害面积6万余亩,第一代3.2万亩。j973年,松毛虫越冬代危害面积达3万余亩,蔓延到8个公社,虫口密度每株树多的达千条以上,一般亦有数百条,第一代面积扩大到4万卣。1984年,中馆、狮山等10乡越冬代松毛虫大发生,危害0.5万亩。
  防治措施在几次松毛虫发生严重期间,中共都昌县委、县人民政府都采取了紧急措施,成立了灭虫指挥部,组织队伍,发动群众,采用人工捕杀、药杀、灯火诱蛾和施放白僵菌等办法,控制虫口密度和成灾面积,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77年,都昌县白僵菌厂成立,是九江地区唯一一家生产林业用药的生物药厂,该厂生产白僵菌粉防治松毛虫效果好,菌粉销往九江地区各县。1983年改名为都昌县生物防治试验站。
  80年代以来,为加强对松毛虫防治,全县先后在中馆、狮山等地设立8个测报点,有兼职测报员7人,专职测报员1人。选择标准地若干块,定期对松毛虫的活动进行预报、分析,掌握虫情变化。1988年都昌加入鄱阳湖5地(市)7县联防松毛虫指挥部,各县轮流当班。1989年南峰乡被评为联防先进乡。是年,都昌林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全县森林植物产地检疫普查工作,调查林地面积31987亩,设调查点55个,标准地2个,调查面积11044亩,确定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为都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同时,为探讨防治松毛虫的有效办法,在南峰、中馆、狮山等乡建立了马尾松综合防治林,面积47600亩。
  此外,都昌对杉苗立枯病、赤枯病也进行了有效的药物防治。

知识出处

都昌县志

《都昌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描述了1992年起都昌县的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等内容。

阅读